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事件

三藩之乱暴露了清朝什么问题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6

1673年,爆发三藩之乱。这时的清军远离战场只不过才十多年时间,却已无早年入关时的那般英勇之气了。平定三藩之乱,兵力主要还是以汉人为主。

那么,是什么让清军丧失了战斗力?

安逸的生活。

入关后,清兵丢掉了原有的马上作业习惯,生活的安逸、享受一点点的将八旗兵给腐化了。入关时,清兵可以以一当十,而在三藩之乱初期,曾经的马上民族居然箭箭虚发,士兵们毫无战斗力可言。八旗军的主帅也毫无章法,清军被打得灰头土脸,一败再败。

对此,清政府的统治也陷入到了危机之中。当年这支不到十万人的军队,硬是击败了明朝的百万大军,这才过了不到二十年,八旗军再和汉军交手,居然如此不堪一击。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已经在短时间内被安逸磨掉了斗志。

康熙这时只能重用汉军,汉将的地位得以提升。自此,王辅臣这些汉将成了前线的作战主力,清军最后终于平定了三藩之乱。历史永远都是最好的教范,分析三藩之乱中清军战斗力的丧失,基本上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安逸催生腐败,而腐败必定导致失败。”

史学界认为:三藩之乱是清朝时期最大的一次内乱。

其实,从本质上来分析,它的爆发是地方和中央争权。满清刚入主中原之时,根基很不稳,又没有统治大国的经验,这时满清的最高统治者不得不分出部分权力和汉人的地主阶级共享,“三藩”其实就是汉人地主阶级的典型代表。

等到满清站稳脚跟后,中央和地方就存在权力相等的矛盾,所以,必然会爆发权力之争。满清统治者已经感觉到了地方权力的威胁,所以,他们时刻会关注着汉人功臣的动向。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族矛盾。

民族交融是需要时间的,再说满清入关后,炮制了不少屠杀事件,这都让南方的汉人很是仇视满人,情绪上的对立也让民族矛盾更加尖锐。吴三桂的称帝野心和康熙的撤藩诏书,最终成了三藩之乱的直接导火索,一场恶战就此上演。

这场内乱持续了八年,从康熙十二年打到康熙二十年。在这八年中,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清军溃败、相持阶段、清军取胜。

战争的头三年,吴三桂的势力很猛,清军只有弃地的份,丢了很多战略要地。后来,康熙调整了策略,王辅臣等汉将投降,并成了前线的主力,清军开始反攻。康熙十七开始,清军已经完全掌握的主动权。最终,随着吴三桂病死,他的儿子在城破时自杀,这场战争以清军胜利告终。

吴三桂当年为何敢和朝廷叫板?

他没有一定的军事实力也不敢这么做。官方记载,当时吴三桂有五万多兵马,包括五十三佐领。朝廷为了能让吴三桂安心,还将他的部将王辅臣提拔为了陕西提督,就是这个王辅臣,后来调转枪头和吴三桂对阵。这就是康熙的聪明之处,战场上讲究的就是知己知彼,吴三桂后来兵败,不是他的兵不能打,而是对方知道他的短板。

吴三桂要和朝廷对着干,一定会提前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实力。按照五丁出一甲的方式计算,吴三桂当时的甲兵应该也有两万人左右。吴三桂没有个十万左右的兵力,他不会如此冒险对朝廷开火。吴军和朝廷持胶着状态时,岳州之战最终打破了这个平衡。这是清朝与吴周之间的一场战役,开始于康熙十三年,结束于康熙十八年。

这场战事也分三个阶段。

公元1674年6月13日,康熙先是派出尚善进军岳州,但是,岳州军防坚固,康熙又派出尼雅翰部,准备会合他部,夹攻岳州。

不过,尚善达到岳州后,迟迟不发兵。康熙这时又派出了岳东。

第二阶段从1675年正月开始。清军暂缓进攻岳州,岳东围攻长沙。战争日趋激烈,清军后来连续夺取茶陵等十二座县城、平江、湘阴。

1678年3月开始,清军一边在战场正面进攻,一边展开攻心术,让吴军内部离心,吴军大将林兴珠等人先后投降。

这一年吴三桂病死,很快岳州被清军攻占,继而,长沙也被攻克。

史学界并没有给出这次战乱的损失数据,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受伤的终究是老百姓,最终获利的是朝廷。战争结束后,清廷没收藩产充当军饷,藩镇制度被彻底取消。

三藩之乱时,百姓的生活很苦;

三藩之乱平定后,百姓的生活依旧很苦。

不过,地方割据势力被清除,国家可以一心致力于发展经济,也避免了大分裂,边疆和内地经济及文化的交流得以恢复。

从三藩之乱中,其实,可以读出很多内容,单从清军战斗力来说,清廷已经意识到八旗军战斗力的严重退化,不过,当时的统治者并没有采取更有效的防范措施。这其实,也为后来的很多事情埋下了不好的隐患,多年后,满清也因此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