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文化

宋高宗赵构为什么在56岁时选择禅位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在《竹书纪年》中,揭开了一个血淋漓的事实,即:尧舜禹的禅让,很可能充满了阴谋和血腥,而不是温情脉脉。可以说,在真正的权力面前,禅让是一个可笑的词语,谁愿意真正放弃手中的权力?

即便是乾隆,嘴上说禅让,但依然大权在握。所以,乾隆一死,嘉庆就迫不及待的处理和珅。显然,乾隆早太上皇期间,依然把持权柄,否则嘉庆可能早就要收拾和珅了。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赵构却是真的禅让。赵构一共活了81岁,但在1162年,他56岁的时候,闹着要禅让,大臣怎么劝,他都坚定的要退位。

《宋史》记载,右相朱倬认为“靖康之事,正以传位太遽,盍姑徐之”。

意思是,当年北宋靖康耻,就是因为传位太急促了,导致这一惨剧发生,所以传位应该从长计议。但赵构回答是:“老且病,久欲闲退”。

56岁的人,身体健康,后来还活到81岁,就自称“老且病”?

显然,做了35年的皇帝之后,赵构是真的不想干了。那么赵构为什么闹着禅让,不愿当皇帝了呢?

第一,赵构胆小。当皇帝不能随便跑,但当太上皇却可以随时撤退。南宋建立后,面对金人多次劫掠,赵构一度曾躲到大海之上。如果皇帝随便跑,不仅大臣会劝谏,而且也会遭到民众耻笑。所以,与其如此,不如早点禅让。

1163年,南宋兵败之后,赵构“日雇夫五百人立殿廷下,人日支一千足,各备担索”,随时准备撤退!

第二,养子赵眘已经36岁,如果死了再传位,就没办法施恩与他了。大家都知道,古代皇帝死了之后,太子才能继位。但如果皇帝活的太长,那么太子上台时,可能都年过半百了,甚至都熬不过就先死了。当时,养子赵眘已经36岁,年纪很大了,为了施恩于赵眘,所以赵构干脆就早点退位,让赵眘念到他的好,而不会产生怨恨。

第三,赵眘是赵匡胤后代,为了历史评价或晚年生活,赵构要早点传位,以确保赵眘顺利登基。

赵构在台上时,不愿接受金国送他兄弟姐妹回来,致使“诸王、后妃”惨死异国他乡,让他备受同宗责难,死后很容易遭到“反攻倒算”。因此,赵构要早点退位压阵,确保赵眘顺利登基,这样他以后就不会遭到“恶评”和“非难”了。

第四,赵构在处理岳飞之事上,后来也知道错了,所以干脆早点退位。

《宋史》中岳飞云:“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后来,果然如此,金人毫无信用,随意撕毁条约,所以赵构也知道自己被戏弄了。响应金人杀岳飞才议和的提议,最终却自断膀臂。因此,干脆早点退位,让赵眘为岳飞平反,还能赢得朝野的一片呼声和支持。

第五,在对金国的战斗中,南宋刚打赢了一场仗,赵构想见好就收。赵构禅让之前,南宋军队刚刚在采石之战中大败金人,迫使金帝完颜亮为部将所杀,造成金国一度政局动荡不安。对此,南宋人心振奋,民呼万岁。这是南宋对金国少有胜仗,所以赵构干脆见好就收,早点退位,让自己有一个历史好名声。

或许,正因为这五点情况,所以才促使赵构禅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