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头马上》作品鉴赏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裴少俊墙头马上》主题思想突出。它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礼教扼杀男女爱情婚姻自由的罪恶,揭开了封建势力的虚伪而凶恶的本来面目。
第一,《裴少俊墙头马上》将枪 口对准刻板教条的封建礼教,高扬反封建的鲜明旗帜。该剧取材于白居易《井底引银瓶》,白居易传达出了一种悲观消极的思想“寄言痴心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女子终究是纲常伦理的牺牲品,但是白朴却推陈出新,李千金在剧中唱到:“偷输却沽酒当垆”,“愿普天下姻眷皆完聚”,作者借李千金之口表达“为了爱情,义无反顾”的婚恋观,同时从个人的层面上升到社会层面,给予封建势力致命一击,从而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成为了许多男女冲破传统爱情观的纲领性文件。
第二,《裴少俊墙头马上》对以出身和财产门第为标准的父母包办婚姻制度的进行强有力批判。“聘则为妻,奔则为妾”是以裴尚书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固守的传统观念,裴尚书不顾少俊与千金七年的感情,拆散原本幸福美满的一家,他的出发点是千金是一个不明身份的娼妓女子,喜剧往往体现在结果的出人意料,当裴尚书发现李千金是李总管的女儿后立刻将“聘则为妻,奔则为妾”改为“曾议亲事”。白朴正是通过李千金大胆泼辣的行为对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千金和少俊在历经重重困难后最终团聚,说明只要是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会拥有好的结果。
艺术特色
一部优秀的戏剧,要能具有扣人心弦的魅力,除了必须设计一个出人意料之外的或不易为观众事前就可推测结局的悬念之外,它的故事的开展,情节的变化,必须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切忌平直,同时还要合情合理。在这些方面,《裴少俊墙头马上》的作者都作了恰到好处的安排。
李千金逃出家门之后,裴少俊将她隐藏在自己家中的后花园中,一晃就是七年,生了一男一女,仍然不敢参见父母。这段情节比较新奇,但也不是没有生活依据的。在工部尚书这样的权贵人家,庄园、别墅既大又多,公子少爷隐藏个把外室,也是可能的。当然,纸是包不住火的,隐藏毕竟不能永久。裴尚书发现儿媳李千金的过程,作者安排得自然、合理而颇富情趣。并没有牵强附会的感觉。
一年清明,裴少俊陪母亲到郊外坟茔中祭扫,裴尚书因畏风寒留在家中,心中闷倦,便到后花园内走走。碰巧,这时少俊的看门院公酒后睡着,裴尚书径直进入园内,无意之间发现两个小孩在玩耍,不觉惊奇,顺便一问,孩子坦然承认自己是裴家的儿孙,他感到蹊跷,闯进书房,发现了李千金。这时,院公赶来,企图掩饰;但李千金挺身而出,自知再无隐瞒可能,公然承认自己就是少俊的妻室,孩子是少俊的儿女,一下子把矛盾的双方引到面对面的尖锐对立的境地,或无回旋的余地,犹如战场上的短兵相接,主帅对阵。
这种冲突高潮的到来,十分的突兀,十分的迅猛,但又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也正因为如此,就能扣人心弦,具有“抓人”的效果。
《裴少俊墙头马上》结构简练,剪裁得体。它围绕李千金、裴少俊的爱情线索展开情节,干净利落,没有支蔓横生、庞杂紊乱的现象,也未令人感到单调乏味。需要重点描绘的地方,用浓墨重染,可以省略之处,则作必要的砍削。在时间与空间的调度方面,进行了灵活的跳跃。
作品评价
明代戏曲家孟称舜《柳枝集》眉批:“昔人评其(白朴)词如大鹏之起北溟,奋翼凌乎九霄,有一举万里之志。而此剧潇洒俊丽,又是一种。”“《梧桐雨》摹写明皇、玉环得意、失意之状,悲恸动人。《墙头马上》说佳人求偶处,亦自奕奕神动,真大家手笔也。”
明代戏曲理论批评家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伯梅香》、《倩女离魂》、《墙头马上》等曲,非不轻俊,然不出房帏窠臼,以《西厢》例之可也。”
当代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她(李千金)敢于把封建道德和封建伦理,统统扔到脑后,理直气壮地掌握自己的命运,表现出坚毅倔强的个性。”
-
上一篇: 《白蛇传》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
-
下一篇: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玉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