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对明朝的影响
明熹宗临死前曾专门叮嘱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朱由校在生命最后时刻对魏忠贤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固然掺杂着个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他认识到了魏忠贤在处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决,尤其是在维护大局、知人善任、赏罚分明的关键问题上。
崇祯即位的时候,海内难民揭竿四起、关外清兵虎视眈眈,在这种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朝廷迫切需要一位富有处理军国大事经验,以及善于把握动荡时局的“能人”来独当一面,虽然无法扭转国势日衰、积重难返的败亡趋势,但也不至于在短时间内坍塌崩溃。但崇祯为了整饬内政和平息民愤,更是为了独掌大权,借着朝廷文武大臣的“倒魏”怒潮,以迅雷之势,一举肃清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杀殉国前的第五天,崇祯在大势已去、大厦将倾的绝望中,在听到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之后,终于领会到天启皇帝临终前,强调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所在。幡然醒悟的同时,无力回天的崇祯在精神上彻底崩溃了。收葬魏忠贤遗骸,既是他对魏忠贤价值和功绩的重新肯定,也是对自己17年执政生涯的全盘否定。
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皇帝赐名为魏忠贤。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史书上记载魏忠贤借熊廷弼事件,诬陷东林党的左光斗,杨涟,周起元,周顺昌,廖昌期等人有贪赃之罪,史称“六君子狱”,大肆搜捕东林党人。第二年,又捕杀高攀龙,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等人,东林书院被全部拆毁。而负责边防的孙承宗,袁可立等正直大臣也因为接近东林党人相继被罢官。至此东林党被阉党势力彻底消灭。魏忠贤在全国范围内大搞个人崇拜。全国各省市动用公款,耗费巨资为魏忠贤修建生祠,塑造雕像。就连辽东巡抚袁崇焕竟也积极参与其中。
说起魏忠贤,大家第一反应便是这是明朝二百多年的神一般的奇葩人物。平心而论,魏忠贤为巩固个人权势,未免有党同伐异、残忍歹毒的罪恶一面,但从他曾经力排众议、大胆起用辽阳战败后遭受谗言的熊廷弼,抛开私怨、违心推荐赵南星、孙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诸多方面,可以看出,他还是心系大明江山的。魏忠贤主政期间,国内形势良好,辽东局势平稳,这还是应该被认同和肯定的。
魏忠贤大权在握后开始培植个人势力,他大力扩充特务组织东厂和西厂,在全国各地安插他的便衣耳目,大搞恐怖政治。他广收奴才,培植亲信,他手下网络一大批穷凶极恶的狗腿子,史书上明确记载的就有“五虎”“五狗”“十孩”“四十孙”。可事实是魏忠贤即便是坏的彻底,他还是明白一个道理的,那就是他的权力,他的金钱,他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大明不灭的情况下才有的,如果大明完了,他也就完了。
-
上一篇: 《如意芳霏》柳如意是谁杀的
-
下一篇: 魏忠贤为什么不敢做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