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事件

毁坏圣像运动的影响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教会地位

破坏圣像运动的产生,遏制了教会无限膨胀的经济特权,限制了教会的扩张,这次运动是君权与神权的交替,此运动在各方面打击教会,导致教会需依附在君权之下,皇权高于教权的原则并未发生动摇,并加深了东西教会的裂痕,促成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在毁坏圣像运动之前,教会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这场运动打着宗教的旗帜,自上而下,矛头直指教会土地和财产。对教会打击最为严厉的是在君士坦丁五世时期,他大量没收和剥夺教会占有土地,打击和迫害修道士,使教会在经济上受巨大的损失。

从思想上和理论上又严重打击了圣像崇拜者的主张,巩固了拜占廷帝国统治,重新树立了皇权对教权的高度威权,导致了教会阶层的相对衰落。在东罗马帝国的历史上,教会始终未能像罗马教会那样发展成为凌驾一切的至高权力。另一方面,中部意大利脱离东罗马帝国,在法兰克帝国的矮子丕平支持下建立了教皇国,教皇本身的独立性增强了,从而为中世纪西方教权向鼎盛时期发展准备了条件,加速了东西方教会走向分裂的进程。但另一方面,破坏圣像运动亦促使了部分的省份,脱离帝国的统治,打击了帝国的税收。

封建制度

在当时来说,教会的权力并非一般贵族或骑士可比拟,教会地位下降,取而代之是贵族和骑士的地位提升,改变了整个社会阶层,加快了封建化的进程。长期的对外战争使军区制得到了迅速发展,政府对军队上层进行大规模分封,形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军事封建贵族阶层,运动中被没收的修道院的土地,大部分被新兴军事贵族所占有,大部分成了军士的封地。军事贵族领地上的村社农民更快地沦为依附农民或农奴,从而加速了拜占廷帝国的封建化进程。

东罗马皇帝为拉拢军事贵族杯葛教会,有意识地赋予大地主各项经济、行政、司法和军事特权,进而加强了他们发展的趋势。由此,促进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发展。不过,兴起的以大地产为后盾的军事贵族成为帝国晚期政治分裂的主要因素。军事贵族的实力不断的增强,逐渐形成了与中央集权抗衡的地方分裂势力,他们借经济势力与中央政府抗衡,又与中央政府的官僚势力争权夺利,明争暗斗,部分更推翻当朝皇帝,自立为帝。

欧洲平衡

这场运动帝国从外族人侵、包围、挟攻的危亡中拯救出来,圣像破坏运动带来军事上的转机和强大以来,帝国从国会中没收得来的财产重新分配给国内的军事贵族,令军士们勇于为国家战斗,虽遭受过无数次的外族人侵,但都回击了人侵者的进攻。最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强大保全了西方的发展,拜占廷帝国实际是基督教欧洲的东方前哨,如果没有拜占廷,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徒就会直接冲击西方国家,给西方教权和皇权的统治带来威胁。

正是由于圣像破坏运动才使拜占廷帝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强盛起来,有力量对付周围的阿拉伯人、保加利亚人、斯拉夫人的无数次进攻,保全了帝国,同时也保全了西方的民主自由及宗教发展。

艺术文化

破坏圣像运动对于拜占廷文化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破坏圣像运动中,大量圣像被破坏,这对于帝国文化是一个无法估量的损失。拜占廷帝国在早期的圣像创作中出现的许多艺术珍品毁于一旦,以至于到都很难找到毁坏圣像运动之前产生的圣像,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亦是运动中的牺牲者。

另一方面,也兴起了世俗艺术的热潮,无法逃离拜占庭的学者或艺术家们为了生存放弃了自己的主见,改变了自己的创作风格、特色,被石灰水刷掉圣像的墙壁上出现了以皇帝图像和花草动物等自然景物为主的世俗绘画,其中不乏对重大战役、皇家生活、公众活动和赛车竞技等场面的描绘。同一时间,逃到意大利的学者在那里建立高校和修道院,将东方文化传入西方,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有很大影响。

经历了过百年的破坏圣像运动终于落幕,印证著盛行崇拜诸神雕像艺术的希腊文化战胜历来反对偶像崇拜的阿拉伯文化,使希腊文化得到了复苏。但希腊文化本身与东方文化是相互排斥的,同时又难于接受西方的拉丁文文,阻碍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不利于文化发展。

圣像危机下,许多匠人流向西方,这就使得拜占庭帝国在失去在意大利的领土后,他在西方的影响依旧可以保持下去。事实证明,流亡西方的拜占庭艺术家的影响在欧洲中世纪的艺术创作中得到了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