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文化

陈洪绶《蕉林酌酒图》介绍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蕉林酌酒图》是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天津博物馆。该图设色画夏日庭园,湖石玲珑,蕉竹摇翠,月季盛开。花石丛中,一老人傍石案,手把古爵,悠然酌酒。

下有一仕女、一婢女,正忙于漉酒。画面器物,如鼎、壶、琴、书等,皆为古物,反映出主人的身份,是一位超然世外的好古博雅之士。

画作内容

此画设色画夏日庭园,在蕉林下有一高耸奇特的湖石,玲珑剔透,上小下大,在湖石与蕉林间有一位高士凭几端坐,手把古爵,悠然酌酒。前面有一仕女,一婢女,正忙于漉酒,庭园还有数块小湖石,分布于庭园周围。除高大蕉林外,还有翠竹与盛开的月季花,画面上陈设着诸多器物,如鼎、琴、壶、书等,均为古物,反映出庭同主人的身份,是一位超然世外的好古博雅之士。

创作背景

《蕉林酌酒图》是陈洪绶在绘画创作晚期的代表作之一,此时他的绘画风格已全面成熟。

《蕉林酌酒图》绘制于清代顺治三年(1646年),此时正值绍兴沦陷,陈洪绶拒为清军作画,逃至山中,一度皈依佛门,改号“悔迟”,画面就很好的再现了作者的内心活动,可以称得上是作者本身的自画像了。

艺术鉴赏

线条

全画线条细劲,画法全用细劲的线描勾勒而成,衣褶用笔,细劲清圆,芭蕉奇石用笔简净而抑健,线条有如刀刻,呈现出刚柔、曲折,变化多端,功力极其精湛。其线描的长短、疏密、粗细均服从于写实要求,更多地按照画面构成的需要,产生一种略有装饰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赋色淡雅透明,即使古铜器上的石绿、石青锈斑,也不作浓涂厚抹。

色彩

此画总体来说,以青绿冷色凋为主,仅在蕉花、靠垫和仕女的内衣部位点染朱红,万绿丛中有几点红,因而观之对比鲜明而强烈,色彩较为艳丽,但却没有艳俗火气,充分说明画家在用墨设色方面,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名家点评

中国画研究院创作研究部主任谢志高:画面色彩浓烈,线条柔中有刚,如屈铁盘行;衣纹组合富于装饰趣味,笔墨拙健高古,造型夸张,充满鲜明的艺术个性。

重要展览

2019年3月,该画在天津博物馆“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展览中展出。

作者简介

陈洪绶(1597—1652年),字章侯,号老莲、悔迟,诸暨(今属浙江省)人。明代画家。早年受业于著名学者刘宗周、黄道周门下,1642年曾到北京为国子监生,授中书舍人,供奉内廷,不久即离京南归。明朝灭亡后,为躲避清兵,一度在绍兴云门寺出家为僧,自号悔迟,亦号老迟。后在杭州以卖画为生。

工诗,擅画,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其画初受蓝瑛影响,后广泛临学古人,并大胆突破创新,所作人物、花鸟形象古拙,擅用夸张变形手法,独树一帜,为晚明变形主义绘画大师。与崔子忠齐名于南北,世称“南陈北崔”。其画风对后世有巨大影响。著《宝纶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