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如何发展文教的
刘裕是刘宋的建立者,南朝第一帝。刘裕年幼家贫,自己的学识并不是很丰富,但是他很重视教育。刘裕掌权后发力发展教育,兴起秀才制度储备人才,广泛收藏藏书,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基础。
自从东晋建立以来,朝廷的纲纪松弛紊乱,权贵之门互相兼并,老百姓流离失所,不能保持自己的产业。在这个时候,一个本来不惹人注目的寒门庶族地主—刘裕“奋起寒微”,依靠军功和手中握有的北府兵权,登上了历史舞台,他和他周围的人们组成的寒人武士集团,开创了寒人掌权的局面。
在刘裕入朝执政到称帝的二十年中,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力矫晋时弊政,加强集权,铲除分裂割据势力,努力发展经济,并在此基础上两次北伐,消灭南燕、后秦,使南方出现了一百多年来没有过的统一。其子刘义隆(宋文帝)继续刘裕的政策,终于出现了“元嘉之治”这个分裂时期的大治盛世。
发展教育
刘裕本虽是行伍出行,识字不多,但非常重视教育。永初三年(422年)正月,下诏称“今王略远届,华域载清,仰风之士,日月以冀。便宜博延胄子,陶奖童蒙,选备儒官,弘振国学。主者考详旧典,以时施行”。从而巩固刘宋的统治,同时也带来了全社会注重学校教育,改善社会风气的结果。
储备人才
刘裕还恢复了秀才、孝廉策试的制度,这就阻断了门阀士族的仕进之途。之前,州郡所送的不经策试的秀才、孝廉多非其人,大约都是以门第关系进来的。
刘裕于义熙八年(412)上表,请求遵循旧制,并主张用考试的办法加以甄别。一方面把决定权更多地集中在朝廷,一方面限制和打击了门阀和豪强的势力。
广收遗散书籍
自西晋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以来,先前的许多汉文化的书籍和典籍遗散大半。刘裕北伐后秦前,加之府藏所有,当时的东晋藏书仅4000卷。刘裕北伐过程中,将流落中原各地的图书悉数收藏运回建康,又下令对赤轴青纸、文字古拙之书,亦加收藏以传后世。
到刘宋初年,官方所藏的书籍已达到6万多卷。对汉文化典籍和书籍的保护与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奠定了南朝宋国家藏书的基础。
刘裕大力提拔和起用寒人担任要职,恢复秀才、孝廉策试的制度,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特权,至刘宋中期寒人已经广泛参与执掌机要之职,形成了后代所谓“寒人掌机要”的局面。南朝以后的君主,往往起用或倚仗寒人执掌机要。
刘裕代晋之后,门阀士族虽然仍然存在,但已失去了与皇权抗衡的实力,再也无法成为决定性的政治力量,“门阀士族人物虽然还可能兴风浪于一时,形成政局的暂时反复,但是严格意义的门阀政治,是确定不移地一去不返了。”
-
上一篇: 《哲仁王后》人物关系介绍
-
下一篇: 刘裕在军事方面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