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文化

古代公印的样式有哪些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6

古代皇帝用的代表帝王身份的印章是玉玺,官员在官府用的是官印。那么古达的公印都一样吗?公印的样式有哪些呢?少数民族政权的公印是什么样的呢?

两宋时期,与中原汉族政权对峙的皆为少数民族政权,北方有辽,西北有夏,东北有金。后来辽为金灭,后来居上的蒙古人又毫不客气地收拾了西夏、金,最后灭宋建立了元朝。

这四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和朝代,在公印制度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宋朝公印制度的影响,但又创造了自己一些别具一格的特点,在印文上出现了有趣的现象。西夏公印用西夏文,辽、元公印有的用汉文;有的用契丹文或八思巴文,金公印则全用汉文。

西夏公印

西夏是由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其文字吸收了汉字笔画的一些特点,但与汉字完全不同。西夏公印有以下几个特色。

第一,中国古代公印基本上皆为正方形,宋辽金元亦莫能外,西夏公印却独用圆角形式。

第二,隋唐以来,朱文公印已流行了400年,但西夏公印皆为满白文,笔画极粗,而且使用边框。其印文吸收了宋朝流行的九叠文特点,印面安排匀整饱满。

第三,印文从二字到六字不等。其中二-二字的“首领”印最多,占现存西夏公印的九成。“首领”二字西夏文为上下安排,与汉人两字印多作左右安排不同。

第四,两宋公印一般背款中只刻铸印年月(有的还精确到日)和机构。西夏公印却在印背左边刻铸印年代,不记月日,更不见铸印机构。而在钮右印背刻执印者姓名,这在汉人公印制度上是从来不见的。

有时西夏公印在背钮顶端还用西夏文刻“上”字,这显然是受到宋印的影响。

辽印

辽是契丹人建立的政权。其子民分为以农业为主的汉人和渤海人,以及以畜牧业为主的契丹和奚等族人。

为此,辽本着因地制宜,“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原则,实行南面官、北面官并行的制度。公印也分别采用汉篆文和契丹文。契丹文又分为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

契丹文为辽神册五年(920年)根据汉字隶书之半增损得之。1125年金灭辽后,仍继续使用,直到金明昌二年(1191年)才废止,前后通行300年。明清以来已无人认识,成了真正的“绝学”。

金朝公印

金朝是由我国东北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女真族所建,曾与南宋、西夏鼎足而立,对峙百余年。

金建国之初,使用在征辽伐宋过程中掠去的辽、宋官印。正隆元年海陵王改革金朝官印,追缴袭用之辽、宋旧印。

海陵王和金世宗时期成为金代公印的典范时期,公印铸造精工,外观平整光滑,很少见到气孔和毛刺。

金印一般印背左侧刻造印机构名称,如少府监、礼部、尚书礼部、行宫礼部等。右侧刻铸印年及月。印台侧面刻印文名或兼印章的编号。

如公元1200年的金“库普里根必刺谋克印”,印台左侧面刻“库普里根必刺谋克印”,印背右侧刻铸印年月“永安五年闰二月”,左侧刻造印机构“礼部造”。

金朝晚期内忧外患,金廷只好扩大军队,增设军官,致使同—军职和同级军事机构的公印数量激增,同一名称公印只好按顺序编号。编号有两个系统,即五行(金、木、水、火、土)系统和千字文(天、地、玄、黄,宇……)系统。这种编号印主要流行于金末卫绍王至哀宗时代。

元朝公印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其公印有汉文印和八思巴文印两类。前者行用于八思巴文颁行以前的辽元代早期,如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县辽中京大名城遗址出土的至元二年“武平县尉司印”,印文即为标准汉文九叠篆。

至元六年,忽必烈命令国师八思巴创立拼音文字一—八思巴文,即所谓“蒙古新字”,以后汉字九叠文公印就越来越少了。

八思巴原为西藏喇嘛教萨逊派法王,他创立的新字不像辽、金、夏文字皆与汉字有一定渊源,而是从藏文发展而来。其八思巴文印吸收了宋印九叠文的特点,极为匀称整齐,棱角分明。元八思巴文公印的一大特点就是背款皆为汉字,这也是今天我们识别八思巴文的最重要依据。

元公印印面构成的一大特点是印边加宽,有时竟达印文笔画宽度的6—10倍。而隋唐宋初,印文与印边往往等宽,以后印边不断加宽。

明朝公印

明代皇帝、王府之宝用玉箸篆玉印。这种篆书“笔画两头肥瘦均匀,末不出锋”,乃“篆书正宗也”。御宝舍两宋九叠文而直溯唐以上之玉箸篆,意味着九叠文禁锢公印的冰山已经松动。

此外,明代内阁印用玉箸文银印,直钮,方一寸七分,厚六分;将军印用柳叶文,平羌、平蛮、征西、镇朔等将军印用螭鼎文,皆银印虎钮,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其余百官印都用九叠文,铜印直钮,这类印比重最大。如故宫博物院藏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造“朵颜卫都指挥使司之印”。

明代直钮已由两宋长方形板状钮变为上小下大的椭圆柱状,加高到8厘米左右,形成后世俗称的“印把子”。明代官印背款皆凿年款及编号。

应该指出,两宋之时,九叠文中所谓的“九”是—个概数,极言其多,不一定确有九叠,也可能只有五叠、七叠,叠即一字中横画的层数。但明代九叠文中绝大多数确有九层横画。

清朝公印

清代百官印等级区分同样十分严格,印章普遍有所增大。其字体有蒙古文楷书、满文、汉篆等。最常见的是汉满文对照同时出现在印面上,这也是清公印的一大特点。其中汉篆中,九叠文不太兴盛,出现了玉箸篆、悬针篆、柳叶篆、芝英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