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文化

《郑和航海图》内容介绍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郑和航海图》运用中国画的山水画法,按航行之先后顺序,由右至左绘成平行、不计方向的图卷。沿途标有山脉、岛屿、陆地等地形及军营、庙宇、桥梁、宝塔等建筑,并配针路和过洋牵星图的绘图方式,其准确程度为先人所无。

该图以南京为起点,沿中国大陆东海岸,最远到达东非的慢八撒,所收地名500多个,是十五世纪中叶以前中国记载亚非两洲内容最丰富的地理图籍,对于引领世界航海业具有重要作用。

《郑和航海图》原名是《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因其名冗长,后人简称为《郑和航海图》。原图呈一字形长卷,收入《武备志》时改为书本式,自右而左,有序一页,图面二十页,最后附“过洋牵星图”二页。该图是郑和下西洋的伟大航海成就之一。它是在继承前人航海经验的基础上,以郑和船队的远航实践为依据,经过整理加工而绘制的。

这本图集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

据郑和航海经历编成的航海图,是中国地图学史上的一大创作,更是一部专为指导航海用的地图。其表示内容、表示方法与编制方法上有其独特之处:

1.从方便使用出发,从起点开始至终点,图幅呈一字排列展开的连续拼接。

2.采用“对景图”的画法,绘制山形形象与有方位意义的地物,可把图与实地一一对景,尽快判断出自己所处的位置。

3.绘出平潮时的浅沙、礁石和港口、海岛等航海用的地物要素与居民地、山地等。

《郑和航海图》所绘基本航线以南京为起点,沿江而下,出海后沿海岸南下,沿中南半岛、马来半岛海岸,穿越马六甲海峡,经锡兰山(今斯里兰卡)到达溜山国(今马尔代夫)。由此分为两条航线,一条横渡印度洋到非洲东岸;另一条从溜山国横渡阿拉伯到忽鲁谟斯。

图中对山岳、岛屿、桥梁、寺院,城市等物标,是采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立体写景形式绘制的,形象直观,易于航行中辨认。对主要国家和州、县、卫、所、巡司等则用方框标出,以示其重要。图上共绘记530多个记名,包括了亚非海岸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往返航线各50多条,航线旁所标注的针路、更数等导航定位数据,更有实用价值。这充分说明当时中国海船的远航经验甚为丰富,航海技术水平已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

根据当时的制图技术水平,该图不可能按数学投影方法和经纬坐标以及一定的比例尽绘制,而是以航海的实用性为特点,突出导航、定位所需的基本要素,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该图集除指导当时和以后的古代航海具有重要意义,还对后人研究中国古代航海史和亚非航线的开辟,起到重要作用。

现代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一书指出:“关于中国航海图的精确性问题,米尔斯(Mills)和布莱格登(Blagdon)曾作了仔细的研究,他们二人都很熟悉整个马来半岛的海岸线,而他们对中国航海图的精确性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此外,马尔德(Mulder)最近还从领航员的角度研究了这些资料。在这些图上遇有海岛的地方,一般都绘有外线和内线,有时还为往程和返程分别画出了供选择的航线。”误差一般不超过5°,这对于1425年的舵工来说,可以认为是极好的了,”

这就是从实际验证中对该图得出的科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