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的三个预言是什么
姚广孝这个和尚不简单,没有他的支持,朱棣压根就没有决心跟朱允炆翻脸。事成之后,姚广孝什么都不要,依旧想着回庙里做和尚。可手里平白无故沾染那么多鲜血,再回去做和尚可能吗?佛祖也不会收你了。
在朱棣的一番劝说下,姚广孝以一种特别的身份入朝。每次上朝他都是穿着一身的黑袍,所以大家也会称它为黑袍宰相。这个人的神秘感不亚于刘伯温、诸葛亮,关键他还啥都不图,你不得不服气。那么他到底预言了什么呢?
01所谓三个预言,那是后人瞎编乱造的。
很可惜的是,我不相信预言,我奉劝大家也不要相信什么预言。预言一般指的都是大局势的变化,我们小老百姓也管不了那么多。想要逆天改变,那就自己努力,这是唯一的途径。
至于编剧故作高深,提到的这三个预言,我们可以简单来了解一下。
第一个就是飞龙在天,太子遽亡,倒覆江山于陛下。这讲的什么玩意儿呢?说老实话,有点像卦象,但是却又叙述了一个具体事件。其实意图很简单,那就是姚广孝让朱棣造反,朱标已经死了,朱允炆守不住天下,天下肯定是朱棣的。
第二个是龙战于野,血色玄黄,主兄弟争于室,溅血禁中。这也是半个卦象半个叙述,讲的就是朱高炽和朱高煦以及朱高燧之间夺嫡的斗争,这仨兄弟都是朱棣的儿子。他们内斗必然会导致有死伤。很可惜的是朱高炽没有杀了他的俩兄弟,所以姚广孝失策了。
第三个是白龙鱼服九年,亢龙有悔,堕于地,又溅血禁中,仇杀无尽无期。这里提到的故事应该就是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之间的纠葛。明英宗被瓦剌抓走以后,明代宗登基。一年后朱祁镇被放回来,却被朱祁钰囚禁了整整7年。朱祁镇在第7年发动夺门之变,重新登基,朱祁钰在一个月后,不明不白地死去。
如果光看卦象,我们什么都不会理解,因为这玩意儿实在是太玄乎了,普通人理解不来,也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所以在卦象之外,作者还给特地加了一个特定的描述,这么一来,这个语言简直就成了神预言了,可惜并不是真的。
02姚广孝真正的预言倒是有点意思。
这么来说大家一定很失望,这么神秘的一位和尚,居然没有一些特异功能,这不符合古人传奇的色彩啊。
大家放心,这里给大家加个餐。其实姚广孝还是有很神秘的地方的。当年朱棣在选取墓葬地区的时候,选中了现在的明十三地区。
永乐二年四月,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赠祖父如其官。帝与语,呼少师而不名。命蓄发,不肯。赐第及两宫人,皆不受。常居僧寺,冠带而朝,退仍缁衣。出振苏、湖。至长洲,以所赐金帛散宗族乡人。---《明史》
朱棣就问姚广孝,这里可以埋葬多少龙子龙孙。姚广孝只说了四个字:万子重孙。这是什么意思呢?所谓万子重孙,那就是千秋万代的子孙都会埋葬在这里,那朱棣当然非常高兴。
不过很可惜的是,姚广孝如果当真有神通的话,这里就不仅仅是一个拍马屁的话了。所谓万子重孙,其实指的是万历皇帝的第二个孙子。
万历皇帝有俩孙子是做皇帝的,一个是天启皇帝朱由校,他做了几年木匠活就一命呜呼了,唯一的儿子在天启大地震的时候被砸死了。所以只能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朱由检。
而朱由检虽然不是朱常洛的嫡子,却是最合适的继承人。而大明王朝恰好是灭亡在了朱由检手里,他恰好就是万历皇帝的第二个孙子。
这种解释的确有些牵强,这就是为什么我不相信什么预言的原因。重孙在哪儿的解释是第二个孙子呢?难道不是孙子的儿子吗?这绝对是后世牵强附会的。人家姚广孝就是想好好拍个马屁,后人却引出这么多幺蛾子来。
03姚广孝说,臣知天道,何论民心。
其实我们用现实的眼光去看待任何神秘的事件,都能够从中找到相应的规律。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有规律的世界,聪明人只是比普通人更加懂得生存的规律罢了。
及太祖崩,惠帝立,以次削夺诸王。周、湘、代、齐、岷相继得罪。道衍遂密劝成祖举兵。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明史》
姚广孝显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当初朱棣不敢造反,认为天下民心都在朱允炆那里,因为朱允炆是太祖皇帝朱元璋钦定的接班人。
况且朱棣自己的实力比较弱小,并没有决心跟朱允炆一战。可这个时候姚广孝却说:臣知天道,何论民心?
他姚广孝是什么人啊?那是一个代表佛祖的和尚,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高人,更是一个聪明人。这样一个高人说了朱棣代表天道,那本身就是给朱棣谋反增加筹码。
这件事可能就是姚广孝自己策划的,朱棣本人也不清楚其中玄机。朱棣认为姚广孝这样的高人都这么说了,看来自己真的可以夺取天下。所以就充满了信心。
而朱棣身边的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每天看着姚广孝神神秘秘,什么都不要,看来真的是上天派来帮助朱棣的。所以他们对朱棣就更加有信心了。
至于朱允炆那边的敌对力量,在风闻姚广孝的神秘之后,再听说了这句朱棣代表天道的话,自己的脚跟就站不稳了,他们就会失去信心,认为老天是向着朱棣的。
你看看,只要姚广孝把自己包装成一个神秘会预言的神算子,那么朱棣集团就可以得到这么多好处,那姚广孝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总结:姚广孝一辈子到底图个啥?
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会有自己的目的。尤其是聪明人,他不会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没有目的性的事情上。
可问题是姚广孝看起来真的是什么目的都没有。帮助朱棣打下了天下,姚广孝一不要官位,二不要封赏,三不要美女,他真的是无欲无求的感觉。
广孝少好学,工诗。与王宾、高启、杨孟载友善。宋濂、苏伯衡亦推奖之。晚著《道余录》,颇毁先儒,识者鄙焉。其至长洲,候同产姊,姊不纳。访其友王宾,宾亦不见,但遥语曰:“和尚误矣,和尚误矣。”复往见姊,姊詈之。广孝惘然。---《明史》
每天上朝就穿上朝服,退朝了就穿上僧服回寺庙里睡觉。朱棣赏赐的宅院美女金银珠宝,他统统都表示拒绝。
这样一个人实在是让人捉摸不透,那么你认为他图什么呢?把一个地方诸侯王一路辅佐成为大明天子,最后自己什么都不要,他到底在图什么?
我个人认为他图一个心安理得。他满腹经纶却只能在佛堂念经,胸中有韬略却只能化缘礼佛。这不是他想要的,躁动的心不允许他这么做。
所以姚广孝必须要想办法把自己这一身的本事都使出来,这才能得一个内心的安宁。他是绝顶聪明之人,早就参透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哲理,所以蜗角虚名他是不会贪图的,如果真正贪图一样东西,我认为就是这个心安理得了。
-
上一篇: 刘邦去世前和戚夫人说了什么
-
下一篇: 朱元璋死前让妃嫔陪葬为什么有一位幸免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