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文化

古代六礼结束了还要做什么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这是比较经典的描写新嫁娘的诗句,翻译过来就是昨晚洞房花烛彻夜通明,今天天还没亮,新娘子就梳洗打扮,等着到堂前拜见公婆了。这句诗透露出一个重要讯息,那就是“谒舅姑”,拜访男方家属。

六礼已毕,只意味着完成了成妻之礼,还须在次日完成“谒舅姑”,即成妇之礼;若公婆已故,则于三月后至家庙参拜公婆神位,称“庙见”。

谒舅姑,古婚礼,代表成为妇人与男方家属见面,自此女方彻底嫁入男方家,成为男方家的人。庙见,古婚礼,妇入夫家,若公婆已故,则於三月后至家庙参拜公婆神位,称为“庙见”,或者是称新妇首次拜谒祖庙为庙见。

六礼,就是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个步骤,从提亲开始,直到婚礼当天,新郎把新娘接回家。这些环节很复杂了吧?但这还只是完成了成妻之礼,也就是说,新娘从此成了新郎的妻子。

到第二天早晨,新娘还要行谒舅姑之礼,正式拜见公婆。只有经过这个仪式,新娘子才被接纳为这一家的儿媳妇,有了家庭身份。而庙见则是在结婚三个月之内,再选一个日子,率新娘到夫家的宗庙祭拜祖宗。表示这桩婚姻得到了祖宗的同意。谒舅姑和庙见共同组成成妇之礼。成妇之礼完成,新娘子的身份才最终确定下来,成为夫家的正式一员。

庙见礼为“新妇祭行于祖先”——婚后三个月,夫家择一日,率新娘至宗庙祭告祖先,以表示该妇从此正式成为夫家成员。自此,成妇礼(暨“婚后礼”)完成。按照真正的华夏传统,一个女子只有三月庙见之后才算真正“成妇”。新妇若在未告庙之前去世,只能归葬于娘家,既然得不到夫家成员的地位。

事实上古时婚礼的每一步都很重要,六礼、谒舅姑、庙见只有全部完成才意味着婚姻关系正式成立。当然,一般似乎只有三叔六礼备受重视和关注,而庙见等反而描写较少。

三书六礼的传统婚俗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西周。西周时期的“婚姻六礼”,对其后各朝代婚姻的形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籍《礼记》和《仪礼》都对此有所论述。《礼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筳几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敬慎重正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另据《仪礼》载:“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由此可见,这传统婚俗始创于西周时期。一般认为,此婚俗于秦朝已经定下,其后用于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