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失荆州的原因是什么
关羽是整部《三国志》里唯一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武将,是威震华夏的刚直汉子,是喜好《春秋》的国士。然而“大意”失荆州,受到了诸多的争议。人们已经习惯从既成的史实去指摘古人,认为关羽失了荆州,他就不是适合守荆州的人选。然而事实是否如此?下文具体分析失荆州的原因。
襄樊会战的经过
建安二十年(公元219年),曹操自汉中失利,派遣曹仁、庞德进攻荆州的关羽,关羽反守为攻,激励将士,推锋必进,劝率士卒,大破曹仁于沔水,曹操于是派遣于禁率领七军前来救援。七军尽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斩。而此时的关羽威震华夏,曹操想迁都以避关羽的锋芒。在司马懿和蒋济的劝说下,一边派徐晃救援曹仁,一边联合孙权。共同袭击关羽。
孙权愿意倒戈一击,背后攻击关羽,徐晃获得十二营增援,已经形成兵力优势,于是对关羽发动会战,以著名的“长驱直入”,赢了一阵。曹仁、满宠、徐晃等合击之下,关羽放弃樊城,退过汉水,但依然控制着襄阳。曹魏诸将和关羽,形成对峙之局。东吴偷袭,糜芳和士仁背叛,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失荆州的直接原因
1)关羽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发动襄樊会战。关羽号称有三万人马,镇守足以,面对两线作战兵力不足。这是荆州客观条件下,关羽自身的约束条件。也是上当的必要条件,如果关羽没有发动襄樊会战,那么他断然不至于被吕蒙欺骗。
2)曹魏对襄樊的及时、有力地增援,以及曹仁等死守城池,导致关羽不能快速拿下襄樊。曹魏阵营派于禁和之后的徐晃,不断增援前线。曹操亲自从关中到洛阳指挥这场战役。
3)东吴背盟,吕蒙和陆逊演双簧,巧施连环计谋。自湘水之约后,关羽一直严防陆口的吕蒙。吕蒙诈病,陆逊代其职,对关羽和外界来说,陆逊只是孙策的女婿,陆逊应该只是一个凭借姻缘关系而上位的毫无才能的书生而已。紧跟着陆逊在写给关羽的书信中对关羽一顿吹捧。这才导致关羽小瞧了后方的威胁。最后才有了关羽抽调兵力北上,吕蒙白衣渡江。
蒙曰:“羽素勇猛,既难为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未易图也。”蒙至都,权问:“谁可代卿者?”蒙对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三国志吕蒙传》
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三国志吕蒙传》
4)关羽自身的性格的原因,导致糜芳、傅士仁的背叛。
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三国志张飞传》
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三国志关羽传》
这四个条件层层递进,只要有一个没有满足,荆州不至于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丢失。
根本原因是曹、孙、刘三方的博弈过程中,刘备集团的战略部署错误导致的
首先襄樊会战对刘备集团有三利:一是可以拔下荆州向北方进军的钉子,拿下樊城就可以虎视许昌和洛阳,直接威胁曹操的中原腹地。二是和刘封驻守的上庸遥相呼应,关键时刻可以相互策应。三是迫使曹操更加关注樊城,使其无法分兵于汉中,减轻立足未稳的汉中的压力。因此才有了襄樊会战。
其次刘备集团和东吴集团在荆州归属问题上产生分歧,赤壁大战后,从东吴一方的角度看,认为自己出人出兵,才是抗曹主力,好不容易击退曹操,当然荆州都是东吴的,但是刘备却跑来摘桃子,凭什么?自然不能接受。而从刘备的角度看,就不是这么回事了。抗曹就算你东吴是主力,我也是出了力的,曹操被击退了,荆州当然是谁先抢到手就是谁的,我是从曹操手里抢来的,跟你东吴有什么关系?
第三湘水之约后,孙、刘双方在荆州借与还问题上认识的错位。当初由于周瑜的去世,东吴调整了战略部署,借南郡给刘备,之后数次讨还无果,两家发生摩擦不断,但最终以湘水为界,东属孙权,西属刘备。
所以刘备集团是默认了归还二郡作为东吴借南郡的补偿,而东吴要刘备还的是整个荆州,虽然两家维持表面的联盟,实则信任摇摇欲坠,加上孙权在合肥屡屡受挫,鲁肃死后,调整了战略部署,取荆州,然则刘备集团从始至终没有想到东吴会背盟。没有在关羽北上之际,加强防备。防止东吴的偷袭!
总结
荆州之失,绝不是仅仅因为大意,而是在现实条件的约束下,上演了一场无可挽回的英雄悲剧。不过关羽作为一方统帅,责任是避免不了的。而孙刘联盟虽然看起来牢不可破,但其实只是在曹操的军事压力下,所形成的一种应激保护同盟。
孙刘双方赤壁之战前的如胶似漆,走到拔刀相向。并不是因为双方不愿意刻意维护盟约,而是现实使然,荆州的归属问题始终成为双方无法逾越的鸿沟。随着刘备集团的壮大,双方之间的龃龉,就会立即上升为主要矛盾。刘备集团始终没有意识到东吴集团政策的转向,造成了战略部署的失误。最终导致了荆州的丢失。
-
上一篇: 关羽不失荆州刘备能不能一统天下
-
下一篇: 关羽的傲表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