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赛夏人的特点
赛夏人(Saisiat、Saisiyat)是高山族的族群之一。人口约有7000人,在新竹和苗栗县交界的山区。赛夏人又分为南北两支,各有一名头目,各家族的长老地位崇高。族内盛行以动物、植物和自然现象定为姓氏。宗教信仰是超自然神和祖灵、矮灵,两年一次的矮灵祭是主要宗教活动,其它不同的祭祀由不同的姓氏主持。他们在建筑和生活中,大量使用竹制品,形成了鲜明的竹文化。
民族历史
赛夏人早期也是事游耕、山地烧垦及山区狩猎。后来受到周围强势民族的压迫,土地利用范围逐渐狭窄,而转变为定耕农业和林业的型态。面对强势的外在文化,老一辈的赛夏人对于传统祭典就更加珍惜,排除了许多外力使赛夏人的祭典完整地保留下来,是台湾少数能保有祭典原味的族群。赛夏人属于父系社会,以地域和图腾氏族为社会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三五同姓(同图腾)家族聚居为一聚落。聚落又联合成一个村落,村落中同姓家族则组成各姓之氏族祭团,是各姓耕地渔区的互助单位。在联合成一个部落联盟,也就是现在所称的南赛夏或北赛夏。
居住地
赛夏人居住的海拔高度约五百米至一千五百米间,人口约五千余人,是台湾山区各族中人口最少,分布范围最狭窄的一族,以矮灵祭闻名。
传说赛夏人的祖先发源于大霸尖山,洪水时期南下到达阿里山附近,沿着海边到达后来的居住地。赛夏人对外自称“Saisiat”古称狮设族,分南北二群:北赛夏自称(Sai-kirapa)又称大隘群,分布于鹅公髻山麓一带;南赛夏自称(Sai-waro)又称东河群,分布于鹅公髻山麓附近。
语言
赛夏人的语言分南北二方言群,据语言学家推测是较古老的南岛语言,可能出现在台湾的时间较早。为了适应当地社会环境,赛夏人大部份会讲国语、甚至以此种语言为日常用语,自我族群的语言反而日渐淡忘,但因政府意识到各族群语言之重要性,开始推动“族语认证”才逐渐复原本赛夏语的使用人数。
衣饰建筑
衣饰以麻布自己纺织为主,背心由两张麻布二折而缝成,前后夹织花纹(在织的过程中,夹入不同色彩的织线,构成几何形花纹)头上有黑头巾,上衣为长达膝部的对襟上衣,由两幅麻布对折背部缝合,前面对开。腰裙男性为丁字带,女性则以深色棉布制成的绑腿布,通常会在下缘缀以小铃。其他还有臂、腿、腕、头饰、腰饰等。
赛夏人的住家多位在山腹坡地或小台地上,因为居住在树木和竹林盛产地,因此建筑材料多为竹、木为主树藤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