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露生平简介
邝露,是明末广东著名诗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邝露工于诗词,邝露还通晓兵法、骑马、击剑、射箭,又是古文物鉴赏家和收藏家。还精于骈文;又是篆、隶、行、草、楷各体兼擅的有成就的书法家,其草书字迹劲秀,师法王羲之而自成一格。南明唐王时任中书舍人,永历帝时出使广州,清兵入粤,邝露与诸将戮力死守,凡十余月,城陷,不食,抱琴而死。
人物基本情况
邝露一生虽然短暂(享年47岁),却活得洒脱、率真、从容。他的死,不由让人想起魏晋名士嵇康,两人虽然活在不同的年代,但都称得上是“真名士自风流”。
首先,两人都是稀世大才子,大诗人;而且,两人都蔑视传统礼法,不理会那些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数,嵇康“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开个铁匠铺每天在在树下打铁,朝廷宠信钟臣来拜访,嵇康只是扫了一眼,仍然埋头打铁;邝露在夜市上“走马观灯”,遇到南海县令也不会下马回避。两人活得同样洒脱,丝毫不掩真性情。于是一个沉迷于打铁,一个开始浪迹天涯纵情山水。对于生情不羁,不愿被礼数牵绊的邝露来说,“逃亡”正是一种最好的自我放逐,游历让他的才情奔涌,他沿途赋诗,写下《赤雅》,还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游记,这五年,也是他才华宣泄得最酣畅淋漓的时候。
他们也死得极其相似:都是在琴声中从容死去!余秋雨用电影一般的文字在《遥远的绝响》中“回放”了嵇康赴死的场面,说他在刑场上弹起一曲《广陵散》,“刑场上一片寂静,神秘的琴声铺天盖地。弹毕,从容赴死。”而在海雪堂,邝露抱琴,不食而亡。
在琴声中,他们的死少了悲剧的成分,更像是一种从容的回归,回到他们自己的世界里,继续打铁,继续行吟,这才是真名士风度。而他们,以及他们的琴声,也都成了“遥远的绝响”,可属于真名士的风流气节却穿透历史,让人屏息。
艺术成就
岭南前三大家
邝露与黎遂球、陈邦彦崛起于明末诗坛,被称之为“岭南前三大家”,其中以邝露最为杰出。钱大昕在《胡同谦墓志铭》引冯鱼山语:“吾粤诗人,曲江之后,当推海雪”,意即张九龄之后,就数邝露了;而温汝能《粤东诗海》中,邝露被誉为“吾粤之灵均”(意即屈原)。
《赤雅》是邝露游历广西时,记录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风情、山川地貌、古迹名胜、珍禽异兽、趣事轶闻的第一部著作,对研究广西古代少数民族及山川古迹有重要参考价值。
《峤雅》是邝露自编诗集,收诗254首。屈大均有云:“虽《小雅》之怨诽,《离骚》之忠爱,无以尚之。”可见邝露诗歌的价值。
而邝露的游记亦脍炙人口,为后人广为传诵。
上追黄庭坚
邝露气质浪漫,最能表现其个性的当为草书。其草法奔放,酣畅自然,略近祝枝山,而上追黄庭坚,既任情恣肆而又矩度精严,能放能收,深得书法之要。篆、隶、行、草、楷各体兼擅,可说是个通才,邝露书法能有很高的成就,亦源于他多方面的文艺修养,邝露工诗能琴,擅古文,精鉴赏。
人物列传
诗才过人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出生。据说,他出世时有“甘露降于庭槐”,故名瑞露。后改今名,字湛若。又因他读书所在为“海雪堂”,故又称邝海雪。
其父、祖均为功名中人,书香世代。邝露五岁时就显诗才不凡,据说可应声作诗。早年丧父,家境中落,他“以父、祖皆能诗而业未竟也,益力学苦吟”,每当诗兴大发之际,“往往废寝食”,行吟时甚至“抵触树木”,或者“倾坠坑堑而未尝觉”。
邝露十五岁时,在南海应试,督学以《恭宽信敏惠》为题,他以真、行、草、篆、隶五体字答卷,结果被认为“违制”而被黜,落为“五等”,可是他若无其事,狂笑拂袖而去。后来他几次参加乡试,都“名落孙山”。“于是放诞纵酒,或散发徜徉于市中,傲然不屑,以是颇为礼法之士所仇”。
亡命天涯
崇祯七年(1634年),适逢正月十五的上元佳节,邝露与友人乘醉策马,纵游花灯夜市,刚好遇南海县令黄熙出巡仪仗,邝露酒醉不避,反而信口赋诗讥讽“骑驴误撞华阴令,失马还同塞上翁。”就此惹下大祸,被县令逼得远走他乡避难。
此后,邝露度桂岭、泛洞庭、涉九江。东至会稽、金陵,北上京华、幽燕,历时五年之久。秀丽的名山大川,孕育了他的诗情豪兴,丰富的社会阅历,加深了他的生活感受。邝露沿途赋诗数百首,诗名远播吴、楚、燕、赵,在扬州,他写了十二首《赤鹦鹉》,为世人所传诵,因而有“邝鹦鹉”之誉。据说每到一地,都被当地人以嘉宾之礼相待。
当他浪迹广西时,深入瑶民“岑、蓝、胡、侯、盘”五姓土司境,还蒙当地瑶民“女将”云亸娘的赏识,当上了记室(执掌文书之类)。其间,他著下《赤雅》一书,记录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风情、山川地貌、古迹名胜、珍禽异兽、趣事轶闻,蔚为大观,影响深远。
诸如“峒女于春秋时,布花果笙萧于名山,五丝刺同心结,百纽鸳鸯囊,选垌中之少好者,伴峒宫之女,名曰天姬队。余则三三五五,采芳拾翠于山椒水湄,歌唱为乐。男亦三五成群,歌而赴之。相得,则唱和竞日,解衣结带相赠以去。”记录的便是桂西壮族地区广泛流行的“欢浪花”(意为休闲寻情之歌),仍然被现代人作为研究古代壮族民俗的重要资料;《天龙八部》中丁春秋的化功大法(实际上就是瑶族地区蛊毒的制作过程),便来源于邝露的《赤雅》一书:“五月五日聚诸虫豸之毒者,并置器内,自相吞噬,最后独存者曰蛊。”
而这期间,邝露与瑶族女土司云亸娘也产生了一段爱情。
抱琴殉国
崇祯十二年(1639年),南海县令黄熙受贿获罪,逃亡了五年之久的邝露方得以重返家园。返粤后,他仍过着闲散生活,靠典当古文物为生。
崇祯十五年(1642年),供职于史馆。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陷京师,明王朝覆亡。接着,清兵入主中原,南明政权相继更迭。邝露怀抱复国大计,只身远赴南京上书献策。谁知抵达九江时,闻南京失守,悲愤南归。
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广州首次沦于清兵铁骑之下。邝露长子邝鸿(字钊孟,工诗,善击剑)亲领北山义军千余人,与清兵激战,壮烈战死于广州东郊。
次年(永历元年,1647年),邝露应召入朝,被南明永历政权任为“中书舍人”。
永历四年(清顺治七年,1650年),邝露奉使还广州,遇清兵围城。他把妻儿送回家乡,只身还城,与守城将士死守达十个月之久。是年十一月,西门外城主将范承恩通敌,导致广州城陷。此时,邝露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恢复名士风度,身披幅巾,抱琴外出,适与敌骑相遇。敌军以刀刃相逼,他狂笑道:“此何物?可相戏耶?”敌军亦随之失笑。
然后,他慢步折回住所海雪堂,端坐厅上,将自己生平收藏怀素真迹和宝剑等文物,尽数环列身边。抚摩着心爱的古琴,边奏边歌,将生死置之度外,绝食,最后抱琴而亡,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后人有《抱琴歌》挽之:“城陷中书义不辱,抱琴西向苍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