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文化

印巴分治的原因是什么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印巴分治是指于1947年8月14日和15日发生在印度次大陆的历史事件,大英帝国统治下的英属印度解体,由于当时分治条款只涉及现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二国的划分问题,汉语常称之为“印巴分治”。

大英帝国统治下的英属印度解体,除了诞生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自治领两个新国家外,协议还包括了印度政府部门的资产、包括印度公务员、印度陆军、皇家印度海军、印度铁路和中央财政,以及其他行政服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印度民族主义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印度精英阶层在战时积极支持英国,希望以此换取民族自治;但英国在战后的行为令他们大失所望。英政府在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军管法令,而且还制订了新的镇压法案(罗拉特法)。

1919年4月13日发生英军屠杀印度群众的阿姆利则惨案。这些事实使已经成为国大党主要人物的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转变了对英政府的态度,并于1920年改组国大党。国大党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多次领导反英斗争,其指导方针是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

然而,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之间的分歧也在加深。穆罕默德·阿里·真纳崛起为国大党内的穆斯林领袖,与掌握了印度教群众的甘地分庭抗礼。

1928年的尼赫鲁报告因为主要反映了印度教徒的意愿,曾引起穆斯林的强烈反弹。英国当局在1930年至1932年召集全印王公和政治领袖举行了三次伦敦圆桌会议,并于1935年通过了新的印度法案(1935年印度政府法案),在使国大党掌握重大权力的同时也加剧了两派之间的不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度民族运动继续发展。

1944年甘地与真纳的会晤以失败告终,而印度穆斯林已经广泛支持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教国家。二战结束后,英国实力急剧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已经不可能维持。

1946年发生印度皇家海军起义,事件之后英国立刻派遣内阁特使团前来谈判,主要内容在于讨论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之间的矛盾以便移交政权。

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根据该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分别于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宣告结束。

印巴分治使得印度和巴基斯坦获得了独立,然而两国的对立直至今日都在继续。

印巴分治主要由是二战使大英帝国国力衰落,无法继续维持对英属印度的殖民的前提下,在现代政治环境中穆斯林与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之间产生的一系列不可调和的政治、民族、宗教冲突所导致。

因两国战争而流离失所者达一千二百五十万,伤亡估计达数十万到一百万不等(大多数人估计于1947年间越过印巴边境的人数约有一千万到一千二百万不等)。各土邦可自行决定是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选择独立。

分治条款既未涉及孟加拉国的独立问题,也没有谈及英属印度管理下的锡兰和缅甸分治问题。缅甸于1948年1月4日独立,锡兰于1948年2月4日独立;孟加拉国随1971年的孟加拉国独立战争之后自巴基斯坦独立。

尼泊尔、不丹曾为英国的保护国,但一直不属于英属印度,不受分治相关条约影响。

由于当时分治条款只涉及现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二国的划分问题,汉语常称之为“印巴分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