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文化

爱琴文明的文化特色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自从它们被认真地研究以来,爱琴文明的独特性从未被怀疑过。曾经有人怀疑那些出土的物品属于埃及或是腓尼基文明,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被发现,这种说法已被证明是不正确的。爱琴文明发展出三个鲜明的特点:

艺术

爱琴艺术与其他史前时期和地域的艺术风格不尽相同。的确,它借鉴了其它同时代的艺术,特别是在它的后期阶段。但是这种借鉴通过爱琴匠人的双手,烙上了鲜明而独创的特点,即现实主义的风格。而从这点上来说,它们的确是希腊艺术的先行者。克里特的壁画艺术、陶器主题、浮雕、独立雕塑以及金属浮雕工艺都提供了实例,能够进一步加深希腊大陆上(如迈锡尼、瓦斐奥、梯林斯等)已经发掘的金饰和绘画作品所给我们留下的这一印象。

建筑

爱琴地区的宫殿有两种布置:一种(可能也是较早的)形式是所有的房间围绕着一个中心方形院落设置,互相之间以迷宫般复杂的通路连接,而这个更大的方形是从长边进入,以许多立柱纵向切分。

而第二种中,主要的房间为所谓正殿(“megaron”)形式。它独立存在,同其余部分用走廊隔开,可以从短边的一个门厅进入。它有一个中央的壁炉,由立柱环绕,并可能可以直接通向天空;不存在中央院落,其余的居室组合成不同的独立区间。这种双重结构的形成可能有地理上的原因。虽然许多埃及、巴比伦以及赫梯宫殿被发掘,还没有其他地区现存的遗迹显示出爱琴地区拥有的这些结构。

墓葬

一种圆顶或称“蜂窝”形的墓葬(tholos),最著名的例子在迈锡尼。克里特岛的“拉耳那克斯”(larnax)棺材,同样在爱琴海之外无人能比。

就当今所了解的知识,早期的墓葬形式为直立的石头所砌的墓葬腔,有时候也位于岩洞中,下葬之后腔室被土所掩埋。不久之后,在克里特出现了骨头坑,容纳许多遗骸。在埋葬前人们可能先将血肉从骨头上煮去,或将其置于孤立的腔室内让其腐烂,然后再将骨骸收集。腔室则重新利用。至于棺材一般尺寸很小,里面的尸体蜷曲,膝盖顶着下颌。它们多见于开挖的地室或是坑中。

在后期,一种圆顶墓(tholos)或称“蜂窝墓”(bee-hive tomb)变得常见,有时候它们完全是挖掘而成,有时呈穹顶状(如迈锡尼壮观的“珍宝库”)。迈锡尼文明中的浅墓也是一种后期形式,同晚期米诺斯公墓属同一时期。

最后的墓葬形式是从平地拱起的腔室,由一个水平或略微下倾的通道从外部连接,通道的两侧逐渐合拢。似乎在爱琴文明期间没有任何火葬的迹象。爱琴文明贯穿始终一直有武器、食物、水、化妆品等各式物件同尸体一起埋葬。在迈锡尼遗址中发现了一个可能竖立于坟上的祭坛,也许奴隶在这里被殉祭给死去的主人。圣三一发现的一个彩绘石棺可能也显示了对死者的英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