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文化

二簧的演奏方法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二簧,纳西族弓拉弦鸣乐器。形同汉族京胡,音色脆亮,用于演奏“白沙细乐”和“纳西古乐”。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形制结构

形制与京剧伴奏乐器京胡相同。琴筒竹制,圆筒形,多使用一截两端通透的毛竹筒制作,筒长11.5厘米~12.7厘米、直径6厘米~6.5厘米,筒前口蒙以蛇皮为面,尤以大鳞者为佳,筒后端敞口。琴杆竹制,圆柱体,上粗下细,多使用五节紫竹、白竹制作,全长45厘米~56厘米。顶端为琴头,平顶(正值节隔)无饰。

在上端第一、二两个竹节间和第二、三两个竹节间设有两个弦轴,装置方向与琴筒平行。弦轴呈圆锥形,多使用黄杨木或大檀木制作,轴长15厘米~16厘米,轴柄外表刻有直条瓣纹。琴杆中部设有丝弦千斤,下端装入琴筒中并外露系弦。

皮面中央置有竹或木制空心琴马。张两条丝弦,使用二弦和老弦。琴弓用细竹两端拴以马尾而成,弓长67厘米~70厘米。

演奏方法

演奏时采用坐姿,两腿平放或左腿搭在右腿上,将琴筒置于左膝上;左手持琴,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弦,一般不换把位;右手执弓,弓毛夹于两弦间粘松香拉奏,演奏方法与京胡有别,弓毛不能紧靠琴杆,运弓则与二胡相同。二簧按五度关系定弦为g1、d2,音域g1—g2,有一个八度。音色高亢脆亮,脆而不噪。

二簧在乐队合奏中,属于高音拉弦乐器,主要用于演奏乐曲的旋律。它常与纳西胡琴、板胡、二胡和低胡等乐器构成拉弦乐组,是演奏纳西族传统音乐“白沙细乐”和“纳西古乐(洞经音乐)”的常用乐器之一。二黄演奏的乐曲和纳西胡琴相同,著名的演奏家有王钦文、李稚白、木柱等。

白沙细乐

白沙细乐是迄今仍然保留、传承于纳西族民间的大型丧葬歌舞、器乐组曲,其中包括舞曲、歌曲以及器乐曲牌三个部分,为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大型古典音乐套曲,被誉为“活的音乐化石”。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桂冠的纳西古乐(洞泾古乐、白沙细乐)是多元文化相融汇的艺术结晶,由多种文化背景构成的纳西古乐,具有一种独特而神秘的韵味,是我国民间艺术的宝贵遗产。

纳西古乐

据考证,纳西古乐源于唐、宋、元时期中原的词牌、曲牌音乐、道教科仪音乐、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相传为宋乐,目前保留下来的只有来源于词牌、曲牌和洞经音乐的那部分。传闻原有汉语经文配唱,传到纳西族民间后,逐渐变为单纯的乐曲。整个乐曲分为"神州"和"华通"两个大调,并根据不同内容分为五十多个小调。

经常演奏的有:"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龙吟","山坡羊","万年欢","吉祥","八卦","步步骄","到春来","到夏来","到秋来","到冬来","浪淘沙","十供养"等二十多个小调。由于这套乐曲长期在纳西族地区广泛演奏,在流传中逐步融合了纳西族的审美情调和独有的乐器,因此被称为纳西古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