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儿童如何为抗日奋斗
中国“童子军”运动的目的,按1933年出台的《中国童子军总章》的说法,是为了“发展儿童做事能力,养成良好习惯,使其人格高尚,常识丰富,体魄健全,成为智仁勇兼备之青年。”抗日准备时期,“童子军”除常规的政治、侦查、服务、工艺训练外,所承担的最重要职责,是配合促成“新生活运动”的具体实施。
1934年发起的“新生活运动”,其本质,乃是一场“全民军训”,是抗战前夕相当重要的一次民众组织训练——对此,蒋介石在内部讲话中说得十分清楚:“新生活运动的最后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国民的生活能够做到整齐划一四个字。新生活运动,就是军事化运动。”但“新生活运动”要求全国民众的,并不是直接的军事训练,而是对民众日常生活习惯的规训,如禁止吸烟、禁止烫发等。如此,就不免招来民众的抵制与舆论的非议。
由“童子军”出面来监督“新生活运动”的执行,则成了一种缓冲的办法。正如曾担任“新运总干事”的黄仁霖所言:“有些人指控蒋先生在干预民众的个人自由,因为他大部分靠警察的力量来实施这项新的运动。当我接事之后,我大都依靠童子军和学生们来推动这个运动。”所以,童子军们上街纠正行人的着装、掐掉行人的烟头、要求行人按交通规则走马路,乃至剪掉行人的奇装异服,是此一时期,相当常见的现象。
全面抗战爆发后,多数学校难以继续维持常规的“童子军”教育;“童子军”运动的重点转向为战争服务。据统计,至1941年10月,登记在册的“童子军战时服务团”,共有127个,在前后方服务的童子军总数,达1.5万余人。淞沪会战期间,“童子军战时服务第一团”曾组合了2500余人,在后防伤兵医院、难民收容所等处,承担警卫秩序、协助担架、急救包扎、代写书信、清洁保管、新闻宣讲、抗战鼓舞、社会募捐……等职责。
另有部分年纪较大之团员,直接前往前线,协助红十字会转运伤兵,其中17人为国捐躯。女童军杨惠敏泅渡苏州河向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献国旗,则被当时的媒体誉为“童子军”的代表人物。1941年全国在册“童子军”近14万人,参加战时服务的1.5万余人,多系其中较年长者,这些童军,“或奔驰运输,或忙于救护,或护送难民,或劝募捐输,或慰劳救济……负伤罹难,亦无所畏惧”。余者,则多参加如寒衣募捐、宣传劳军、收集铜铁等活动,亦为抗战尽其绵力。
在敌后的中共抗日根据地,同一时期活跃的是“抗日儿童团”。不同的是,“童子军”的年龄,多在10-18岁之间;“儿童团”的年龄,则多在7-14岁之间。据《晋西抗日儿童团简章》,“儿童团”的主要任务依次有六。按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是:“1、站岗放哨查路条;2、侦察敌情送情报;3、抓住汉奸不放松;4、抗战家属来慰劳;5、扫除文盲要努力;6、学习生产呱呱叫。”敌后根据地与日占区犬牙交错,对“儿童团”的要求也就更为严苛。
如1942年3月,面对日军的扫荡,北岳区青救会曾发起“五不运动”,要求边区“儿童团”成员遵守五不规约:1、不上鬼子的当;2、不念鬼子的书;3、不告诉鬼子一句实话;4、不替鬼子干事;5、不当鬼子的亡国奴。此外,如扩军、选举等边区政治事务,也都少不了“儿童团”——为顺利扩军。
1939年7月,晋察冀边区曾号召所有“儿童团”成员举行“优抗周”活动,在一周的时间内,为抗日士兵家属提供各种慰劳服务,如“拿新鲜的蔬菜和桃、杏去慰劳抗属”、“给抗属家里来个彻底的扫除”、“这七天里,见了抗属一定要敬礼”、“女儿童要给抗属洗衣服和抱孩子”……此外,根据地子弹短缺,搜集废弃铜铁,也是儿童团重要的任务。“童子军”与“儿童团”,都曾为抗日而做出沉重的牺牲。
-
上一篇: 自梳女是什么人
-
下一篇: 民国女性的解放与服饰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