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墙有什么特点
西安城墙从建造之日起就承担着军事责任,所以西安城墙的建筑布局都有军事意义。西安城墙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
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周长13.74千米。城门有四: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门城楼三重:闸楼、箭楼、正楼。正楼高32米,长40余米,为歇山顶式,四角翘起,三层重檐,底层有回廊环绕,古色古香,巍峨壮观。
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城墙四角各有角墙一座,城墙外有城壕。城墙上外侧筑有雉堞,又称垛墙,共5984个,上有垛口,可射箭和瞭望。内侧矮墙称为女墙,无垛口,以防兵士往来行走时跌下。城墙每隔120米修敌台一座,突出在城墙之外,顶与城墙面平。这是专为射杀爬城的敌人设置的。敌台之间距离的一半,恰好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内,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城墙上共有敌台98座,上面都建有驻兵的敌楼。
最初的西安城墙用黄土分层夯打而成,最底层用土、石灰和糯米汁混合夯打,异常坚硬。后来又将整个城墙内外壁及顶部砌上青砖。城墙顶部每隔40—60米有一道用青砖砌成的水槽,用于排水,对西安古城墙的长期保护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代武器落后,城门又是唯一的出入通道,因而这里是封建统治者苦心经营的防御重点。西安城墙四座城门分别有正楼、箭楼、闸楼三重城楼。闸楼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桥,箭楼在中,正面和两侧设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正楼在最里,楼下是城的正门。箭楼与正楼之间用围墙连接,叫瓮城,是屯兵的地方。
瓮城中还有通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无台阶,便于战马上下。全城还建有马道11处。城墙四角都有突出城外的角台。除西南角是圆形,可能是保持唐皇城转角原状外,其它都是方形。角台上修有较敌台更为高大的角楼,表明了这里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西安城墙的防御性很强,城外的护城河为第一道防线。河上设有吊桥,是进出的唯一通道。吊桥白天降落在护城河两岸,供人出入。晚上吊桥升在空中,就断绝了进城的道路。城门外有间楼(也叫谯楼),用以打更和报警,为第二道防线。闸楼后边是箭楼,高30余米,外面墙体笔直,箭孔密布,便于瞭望和射击,这是第三道防线。箭楼和正楼之间是瓮城,面积9348平方米,它的作用是若敌人攻进此处,即形成“瓮中捉鳖”之势,这是第四道防线。第五道防线自然是正城门了。
除了城门设防严密外,城墙四个拐角的角台上还修有角楼,作用是辅助城门,观察和防御四面外来之敌。整个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座马面(也叫敌台)。每个马面宽20米,从城墙向外伸出12米,高低、结构和城墙相同。西安城共有马面98座,垛口5984个,使城墙外侧成锯齿形。每个马面上建有可供驻守军队的卡房(也叫敌楼)3间。城墙和马面上有女儿墙,墙上有既能藏身又能瞭望、射击的凹口和方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