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人物

苏洵发愤读书的原因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提起苏洵,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他“二十七岁始发愤”的故事。27岁才开始读书,对于古人来讲确实是相当晚了。要知道,10岁左右的孩童就已经被允许参加科举考试了。

年少的苏洵家境优越,衣食无忧,没有感受到生活的压力,所以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游山玩水,游历四方。在峨眉山游玩一圈之后,听说西北的岷山也很壮美,又去游玩,这一去便是半年。如果一直这样玩乐荒废下去,我们可能就不会知道苏洵这个名字了。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年近而立的苏洵开始发奋读书呢?

关键性的影响之一,来自他的妻子。都说“贤妇令夫贵,恶妇令夫败”,这一点在苏洵身上有了很好的体现。

苏洵的妻子程氏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她经常劝谏苏洵好好读书,见苏洵不听,便自己教孩子们认字读书。苏洵看到程氏对孩子们的管教,又想到自己的顽劣,渐渐意识到如果自己还这样不思进取,将来是要被孩子们耻笑的。自觉羞愧的苏洵这才开始考虑起自己的学习来。

另一方面是母亲去世的影响和家族的传承。母亲的去世让苏洵意识到人生苦短,时间可贵。而且,因奔丧而归家的二哥听说苏洵多游历,想让他写一些文章来赞美一下游览过的名川大山。

苏涣问苏洵:“三弟啊,你游历了那么多的名山大川,能不能写点文章,让我看看这纸上山川如何雄秀奇美啊?”这一下真的把苏洵难住了,他觉得满肚子都是锦绣河山,却不知如何将它吐到纸上,想画画不成,想写写不出,急得他满头是汗。

苏涣见状一笑,略转话题:“三弟,你别着急。哥哥我有一件心愿,想请三弟帮助圆了。”苏洵忙问:“什么心愿?”“我们苏家先人原是很有一些来历的,可自大唐以来,我们只知眉州刺史苏味道是我们的先人,往后就语焉不详了。从下往上推,也只知道祖父叫苏杲、曾祖叫苏祜。三弟既然喜欢周游,何不找些老人聊聊,再去查查别人的族谱,把我们苏家族谱编出来呢?”苏涣慢慢说道。

苏洵一听,觉得这件事做起来蛮有意思,便一口应诺下来。眉山的程家、史家都是亲戚,苏洵一经询问,他们都拿出族谱和先人的往来书信,再加上眉州府里还有些陈年案卷,很快苏洵便追根溯源,查到了唐朝刺史苏味道的名字,可惜这位先人事迹,让他看了脸上发烫。

再往前,查到了汉代的苏建和苏嘉、苏武、苏贤三兄弟,还有先秦的苏秦和苏公。这时苏洵的兴趣越来越浓,为了弄明这些人的来历,他为自己列下了长长的书单,把《史记》、《汉书》,还有更早的《左传》、《国语》、《战国策》都罗列到床前案头,读了个通透,一直读到二哥“丁忧”期满,离家上任,这时的苏洵已是欲罢不能,他发现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必须发愤读书,才能将心中所思,形诸文字——这年他已二十七岁。

下定决心的苏洵,可以说是“一不做二不休”,读书非常用功。家喻户晓的把墨汁当成糖来蘸粽子的典故,很好地说明了苏洵读书的专注程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龄并没有成为学习的阻碍。“读书破万卷”的苏洵渐渐找到了“下笔如有神”的感觉。苏洵从一个顽劣的少爷变成了享誉后世的文坛巨匠,流传千古的《六国论》就是其代表作,向世人阐明了一个精辟的观点:占土地、人口、军力等资源更雄厚的六国之所以被秦国一国所灭,是因为六国的不团结,以及各国君王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和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