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文化

古阳洞的布局结构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古阳洞是北魏孝文帝为祖母冯太后营建的功德窟,开凿于北魏时,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一个石窟。洞内小窟十分多,精巧富丽,是研究北魏石窟艺术的珍贵资料。洞内的题记书法质朴古拙,是研究书法史的珍品。

清末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西逃。合约签订后回京,途经洛阳参观了古阳洞,下令整修洞中的一尊佛像,把主佛释迦牟尼整修成老君像,洞改名“老君洞”。

地理位置

古阳洞位于龙门西山南段中部。

开凿时间

古阳洞开凿于公元493年或此之前。

开凿者

据考证,古阳洞为北魏孝文帝为其祖母冯太后营造的功德窟。支持孝文帝改革和迁都的一批王公贵族、高级官吏和僧侣也多于该洞发愿造像。

洞窟地位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开凿最早、时代延续最长、内容最丰富的一个洞窟,也是北魏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为集中的洞窟。

结构布局

古阳洞内四壁及窟顶雕刻各式佛龛,多达1000余个,碑刻题记800多品,是中国石窟中保存造像题记最多的一个洞窟。洞内正壁造一佛二菩萨,主佛高肉髻,面相长圆,身躯较为瘦削,着褒衣博带式袈裟,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方座上。胁侍菩萨像头戴宝冠,面容清秀,表情文静端庄,姿态优美。

古阳洞内四壁及窟顶佛龛琳琅满目,龛楣、背光等处的雕刻精细繁缛,所表现出的礼佛场面、建筑式样及龛楣装饰等图案纹样极富于变化,完美地展现了当时绘画和雕刻技巧的高超水平。

古阳洞内碑刻题记近千品,是中国石窟保存造像铭最多的一座石窟,闻名宇内的魏碑作品“龙门二十品”有十九品出于古阳洞,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质朴,结体、用笔在隶楷之间,堪称魏碑精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国内外书法爱好者的青睐。

清代康有为在对龙门二十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之后,认为它有十美:“魄力雄强、气势浑穆、笔法跳跃、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予以极高的评价。

正壁为孝文帝所造的三尊像,佛祖释迦牟尼居中坐,通高7.82米,头作高肉髻,面相长圆(今面部已毁),体躯较瘦削,身披褒衣博带袈裟,双手叠压呈禅定印。主尊佛像两侧侍立二菩萨,头戴宝冠,面容清秀,上身袒露,下着长裙,表情庄重文静,姿态优美,是龙门北魏时期的代表作品。

古阳洞大小龛内的造像,都是北魏后期流行的瘦削形的秀骨清像,是具有时代特征的造像。各龛的龛楣和龛内佛像的背光及头光,是极富于变化的优美图案纹饰,表现了当时的雕刻和绘画技巧的高度水平。

轶事典故

光绪年间,八国联军占了北京,慈禧、光绪逃到了西安。后和约(《辛丑条约》)签订,太后和皇帝被准予返京,这叫“回銮”。洛阳是河南府治所,两宫回銮在洛阳住了9天。銮驾抵洛时声势浩大。慈禧自称“老佛爷”,信佛。她和光绪皇帝在洛游览了千祥庵、龙门,祭拜了关林、宋太祖庙。

在龙门古阳洞,慈禧下令整修洞中的一尊佛像,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她是让把主佛释迦牟尼整修成老君像,洞改名“老君洞”。结果,在龙门石窟佛教圣地,冒出这么一个“道教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