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文化

濂溪书院一共有几处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濂溪书院是为了纪念周敦颐而建造的。濂溪书院不是一处书院,而是总称呼,历史上一共有四处濂溪书院。

四处濂溪书院分别是邵阳濂溪书院、赣州濂溪书院、汝城濂溪书院和九江濂溪书院。

邵阳濂溪书院

濂溪书院,是邵阳人民为纪念周敦颐先生开发邵阳教育事业的丰功伟绩并继承其事业而创建的一所半官半私性质的学校,是明、清间宝庆府辖区民间最高学府。

濂溪书院的前身为东山书院和希濂书院。东山书院原有校门、云衢、景濂堂、列舍、濂溪祠、会心室等,是一处三正两横外加校门、通衢的四合院,清康熙元年又增建门屏(即照墙)、墙垣、房舍等,其规模更加扩大了;希濂书院原有讲堂、后堂、书室、列舍等建筑,系两正两横的四合院。乾隆二十四年,知府郑之侨将两所书院合并,更名“濂溪书院”,并将原有校舍、祠宇整旧换新,又新建亭、台、馆、阁若干,使其规模进一步扩大。

赣州濂溪书院

濂溪书院创建于宋朝嘉祐年间(1056~1063),院址设在水东玉虚观边(今水东小学内),是周敦颐(字濂溪)任虔州通判时与程颢、程颐等弟子讲学之处。元朝末年书院毁于战争。明洪武四年(1371)知县崔天锡重建,弘治十三年(1500)知府何光将书院改建于郁孤台下,崇祯十三年(1640)知县陈履忠将书院迁建于光孝寺右边(今赣一中内),改名为廉泉书院。

清顺治十年(1653),巡抚南赣都御史刘武元将廉泉书院复名为濂溪书院,并在大堂设周濂溪和二程像。招收府属十二县生徒肄业其中。其后多有扩建,有东西讲堂、濂溪祠、夜话亭、斋舍等建筑。

汝城濂溪书院

汝城濂溪书院,汝城县濂溪书院始建于宋宁宗嘉定十三年,是汝城人民为纪念周敦颐而建的,距今已有785年历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濂溪书院为仿宋建筑,四合院砖木回廊结构,建筑面积1618平方米。自创办以来,书院人文蔚起,声名远播,濂溪遗韵历久弥光,历代名师在此传道授业,一大批经天纬地之才脱颖而出。

明代两广总督、太子太保朱英,江西、福建布政使范辂,清代著名诗人郭远,当代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朱良才、李涛,原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朱子奇等均在此求学立志,迈向辉煌人生。汝城濂溪书院是为纪念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而兴建的纪念性建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传播宋明理学的文化宝地。

九江濂溪书院

九江濂溪书院,始称濂溪书堂,亦称濂溪祠。宋嘉祐六年(1061年),周敦颐“迁国子博士,通判虔州(今赣州市),道出江州,爱庐山之胜,有卜居之志,因筑书堂于其麓。堂前有溪,发源于莲花峰下,洁清绀寒,下合于湓江,先生濯缨而乐之,遂寓名以濂溪。”

濂溪本是周敦颐故里之名,周敦颐远离故乡,在外地长期为官,一来因为清廉而贫不能返乡,二来喜爱庐山之美,结屋于此,取名“濂溪书堂”,表示侨寓此地,乡关在目之意。该书院历代屡有兴建,数易其址,称谓亦有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