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玄学讨论什么内容
魏晋玄学的核心内容牵涉哲学上各个领域,其中包括本体论,知识论,语言哲学,伦理学,美学等各个领域,都是前人未有触及或未能深入控探讨的问题。
其主要讨论内容有:(一)本末有无的关系问题,(二)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问题,(三)言与意的关系问题,(四)圣人有情无情的问题,(五)才与性的关系问题,(六)声无哀乐的关系问题。
“本末有无”:有与无的多层关系
儒家的本是仁义,所以礼的作用是和;道家的本是虚无,其作用是以自然为用。“本末有无”是魏晋玄学思想中,最根本要辨明的问题,在哲学中属于形上之学,涉及存有论和宇宙论的问题。
“自然名教”:儒家礼教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宇宙本体,世界本源,宇宙万物本来的样子。
名教:人们之造作,是为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设的种种等级与教化(socialization)的总称,也可迳直指“礼教”,制度(institutions)。
“言意之辩”
易系辞载孔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言”属现象界,“意”则寓于本体界。“言意之辩”实为以本体界与现象界之区分为其理论出发点。言意之辩是如何认识真理,掌握世界意义的方法论问题。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其辩论内容有:人类的语言概念从何而来形象的语言和抽象的语言有什么作用语言所描绘的境界是什么境界人的认识目的是什么。
“圣人有情无情之辨”:圣人与常人广之别
凡人欲喜则喜,欲怒则怒,或应喜反怒,应怒反喜;喜怒不得其“理”。
贤人“凡人任情,喜怒违理,颜回任道,怒不过分”,贤人即使及于颜渊者,仍有喜怒哀乐。其所不同于凡人,仅在于其情之表现已臻恰如其分的境界。
圣人“无喜怒哀乐”,其因在于圣人无情而有性。圣人“体无”,故以自然为性,“无”在本质上不可言说,不可形容,故有具体表征的喜怒哀乐之情不单不足以表现其性,更有碍其性之展现。
由此可见,何氏所谓“无情”,不是指圣人已脱落情感,而是其情必发而为生命的表现,由于其生命为一道德生命,故其情之发必为道德感情,而非一般凡人的感性情绪。是故,无情者,无凡人之情,盖因其修为之高,已使其情隐于无形。
“才与性的问题”:探讨人的内在气禀与外在功绩的关系
从《三国志,魏书,傅嘏传》称“嘏常论才性同异,钟会集而论之。”钟会的《四本论》既有集当时诸家关于才性的言辨,也附有自己的论述。而在《世说新语,文学》注引《魏志》的记载中保留了一条简要资料:“四本者:言才性同,才性异,才性合,才性离也。尚书傅嘏论同,中书令李丰论异,侍郎钟会论合,屯骑校尉王广论离。”
“才”是指人的才能,可指是人所根据的天赋本质,亦可指是从实际修习得来。“性”则为人的道德品质,可以是直接或间接影响才的施展,亦可是与才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
上一篇: 《情深缘起》沈世钧石翠芝结婚
-
下一篇: 中国第一部易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