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文化

印度童婚介绍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印度童婚(child marriage of India)是印度的一种婚姻习俗,是指印度低龄结婚的现象。有人认为始于吠陀时期。印度不少古代法典中都有大量记载,并肯定童婚,提到女子在月经来之前可以结婚。

印度农村现仍盛行童婚。童婚习俗严重地阻碍了印度社会的进步,是印度严重的社会问题。印度政府1929年通过禁止童婚法,但未奏效。1978年印度政府把男女婚龄提高到21、18岁,但在许多地区,特别是山区部族,童婚仍很盛行。

基本简介

十多岁,本该是无忧无虑花一般的年纪,但在印度一些偏远村庄,女孩到了这个年纪就可能被迫出嫁,由此开始儿童新娘的悲惨命运。在每年5月的结婚旺季中,印度数百个地方都在举行大型的儿童集体婚礼。许多父母在为10岁左右的儿女张罗婚礼,有的新娘甚至还在吃奶。

印度农村现仍盛行童婚。在拉贾斯坦邦的玛尔瓦尔地区,每年4月都要举行儿童集体结婚仪式。这一天为阿卡蒂节,成千上万还在父母怀中的婴儿即与别家娃娃举行婚礼。这种婚礼和正常婚姻一样,经过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最后举行正式结婚仪式。婚礼也和成年人的婚礼一样,3、4岁的孩童穿戴整齐,戴项链和手镯在大人指点下,绕“圣火”3圈。尚不会走路的婴儿便放在金属制的大托盘里,完成各种婚礼仪式。

习俗起源

印度婚姻习俗始于何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吠陀时期就存在。如《摩奴法典》明确写道:“30岁的男人应同12岁的幼女结婚,24岁的男子应同8岁的幼女结婚。”史诗《摩诃婆罗多》中多处记载了童婚习俗。《梵天往世书》中甚至提到幼女4岁以后可以结婚。

历史原因

按照习俗,幼女婚后仍住在娘家。11、12岁后去夫家,此后的命运就由夫家决定。她们干着与年龄不相符的家务,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经常遭夫家指责和打骂。有的十几岁就做母亲。守寡的少妇不许改嫁,要穿最粗劣的衣服,不准参加任何娱乐活动。童婚习俗严重地阻碍了印度社会的进步,是印度严重的社会问题。印度政府1929年通过禁止童婚法,但未奏效。1978年印度政府把男女婚龄提高到21、18岁,但童婚仍很盛行。原因一是童婚是廉价的;二是童婚是印度教经典所提倡的。政府制定的法律常变来变去,但宗教经典却是永恒的。

童婚是印度教长年沿袭的一项旧规。古代《摩奴法典》中规定,24岁的男子应同8岁的女孩结婚。其他宗教经典也提到,让女孩子在发育之前结婚,父母死后可以升天。因而,童婚在印度早就成为宗教教义的一部分。到了中世纪,印度战火硝烟四起,印度教徒不愿意同异族通婚,因此父母们便赶紧把未成年的女儿嫁出去。如此一来,印度的童婚现象就更为严重和普遍了。

相关影响

童婚习俗严重地阻碍了印度社会的进步,是印度严重的社会问题。印度政府1929年通过禁止童婚法,但未奏效。1978年印度政府把男女婚龄提高到21、18岁,但在许多地区,特别是山区部族,童婚仍很盛行。原因一是童婚是廉价的;二是童婚是印度教经典所提倡的。

童婚女性更易进行三次以上的生育,生产两个孩子的间隔不到两年、多次意外怀孕、终止妊娠及绝育的可能性亦高,”研究人员写道。

研究结果表明,受童婚影响的不仅是16-17岁的青春期少女,还有大批14-15岁年龄更小的女孩。研究人员称,令人深省的是,印度现行政策及经济发展并不能帮助农村女性及贫穷女性。

立法禁止

1929年,英国殖民当局在童婚现象猖獗的拉贾斯坦邦正式通过了禁止童婚的法律。法律规定:18岁以下的男子和14岁以下的女子不准结婚。印度独立后,政府又于1949年将男女结婚的最小年龄分别修改为18岁和15岁。1978年,男女结婚的年龄底线再次提高为21岁和18岁。

然而时至今日,藐视婚姻法的仍大有人在,尤其是在拉贾斯坦邦等地一些封建落后的农村,每逢4月底的“阿卡蒂节”,就有人给包括婴幼儿在内的上千名儿童举行集体婚礼,绝大多数“新娘”、“新郞”对婚姻一无所知,更有不少新人是在父母的怀里完成婚礼仪式的,有的在吃奶,有的在吮吸手指,还有的在大声啼哭。

印度政府虽然在法律中规定了结婚年龄,但却没有相应的执法措施,对违法者最多只是处以15天的拘役和1000卢比的罚款。印度童婚现象屡禁不止的另一个原因,是缺乏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在印度,尚无法律形式上的结婚登记制度,童婚可以通过或隐瞒新郎新娘的年龄,或暗地举行仪式,最终得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