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文化

沔阳渔鼓的历史渊源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沔阳渔鼓一种湖北省的汉族戏曲剧种,是湖北省流行最广、群众熟悉和喜爱的曲艺走唱形式。沔阳渔鼓职业艺人代代相传,并有丰富的传统曲目和唱腔,1940年前后,盛行于鄂中江汉平原地区。

1952年以后,沔阳渔鼓演唱活动遍及全省,1958年改名为湖北渔鼓。长期以来,各地仍沿用沔阳话演唱,保持着浓厚的民间乡土气息。它以粗犷、高亢的唱腔,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国民间艺术史上颇负盛名。

简介

沔阳渔鼓是曲艺的一种,又称道情、道情渔鼓、筒子腔、南话筒。它以浓郁的乡土气息,粗犷、高亢的唱腔,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国民间艺术史上颇负盛名。1952年以后,沔阳渔鼓演唱活动遍及湖北全省,1958年定名为湖北渔鼓。沔阳(今湖北省仙桃市)素称“歌艺之乡”,民间艺术比较繁荣,民俗剪纸、皮影更为醒目,仙桃市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

溯源

“沔阳渔鼓”起源于何时,来自何方,无文字记载。艺人说:“沔阳渔鼓”是由“八仙”所创制的。故在“渔鼓道情”艺人及其“行会”中素有“敬八仙”的习俗,视“八仙”为其“始祖”。

沔阳渔鼓演唱前奏中的口诀“湘子湘子韩湘子,洞宾洞宾吕洞宾”,就明显含有怀师忆祖之意。艺人“师承”关系推算,“沔阳渔鼓”大约在清·嘉庆年间(公元1796年——1820年)就已在“江汉平原”的沔阳州一带广为传唱了。

江汉平原地势低洼,水灾频繁,故有“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之民谣,旧时百姓深受水灾之苦,只得背井离乡,靠敲碟子、拍渔鼓、打莲湘、玩莲花落、唱民歌小调乞讨谋生。起初,渔鼓被水荒穷人作为沿门乞讨卖唱来谋生和艺人演唱养家糊口的曲艺形式;之后,在茶馆坐唱或红白喜事赶场祝酒取彩。

曲目均为庆贺祝词与断片唱本,以及为人处事的应酬语言“见子打子”的即兴唱词。如“来在府门外,先把四宾礼客拜……”、“唱了这一会,茶水无一杯,虽说东家柴和贵,可用罐子煨”等。充分的体现了江汉劳动人民聪明的智慧和才能。

记载

渔鼓渊源于唐宋道情(道士布道所唱的歌曲)。沔阳渔鼓距今已有280多年历史,据《中国音乐词典》载:相传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传入沔阳后衍变发展而成。清代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有著名渔鼓艺人皮思金、皮思银、张洪显、刘泡等四人,民间称之为沔阳渔鼓中的“三根半筒子”。

刘的技艺稍逊,故为“半根筒子”,当时其曲目一般是短篇唱本与即兴之作,皮氏兄弟大胆对渔鼓筒、简板进行改革,并以渔鼓伴唱皮影戏,形成楚地特色的渔鼓皮影戏。进而从沔阳影响到天门、潜江等地。

由此方有连台长篇,其曲目取材于历史演义与传奇故事的居多,冤案故事占有很大的比例,群众称之谓“冤枉戏”。比较著名的曲目有《十三款》、《考棚案》等。其中《十三款》取材于光绪年间沔阳仙桃人柳炳元不畏强暴、拦船告状、为民伸冤的事迹。这一曲目后被改编成沔阳花鼓戏,成为保留剧目。

沔阳渔鼓,自从发展到有连台长篇之后,于1931年左右,建立了渔鼓行会。沔阳行会以陈焕玉为首,潜江行会以陈国壮为首。沔阳、天门、潜江的渔鼓艺人,分别参加了这些行会。1931年湖北大水成灾,沔、天、潜为重灾区,两行会艺人流落到武汉、沙市、宜昌、黄石、鄂城、新堤等长江沿岸城镇谋生。

其中,流落汉口卖唱的沔阳八潭人龚本槐,经多次周折,于1932年底逃至应城唱皮影。此时,应城有8个汉调皮影班子,和包括龚本槐在内的6个沔阳渔鼓皮影班子,各据1个茶馆。

数月后,因彼此争取观众,常闹摩擦,龚本槐遂向沔阳6个箱主建议,按江湖规矩拜把换帖,于1933年冬,设案焚香,以各箱主年龄大小为序,结拜为6大房,以年龄大小分名次先后,分别为陈焕玉、高天香、王福成、龚本槐、汪喜春(应城人)、邓复生。

次年又增补两名箱主,号为“应城八派”,即:“天、元、普、义、文、章、华、国”。并立下班规:一不准偷盗;二不准扯码头债;三不准淫女;四不准打偷场炮;五不准扯白(骗人);六要尊敬师傅。此后,各派之间,书目互相调剂,技艺时常切磋,使沔阳渔鼓有所发展。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前后,沔阳渔鼓皮影戏进入兴盛时期,艺人在道情唱本中加进说词,逐渐形成说用散白、唱用韵文的表现形式。这种散韵相间文体适合演唱中长篇书目。1911年前后,渔鼓曾与皮影戏合流,常为皮影戏伴唱。

沔阳渔鼓演唱的曲目,多是艺人据长篇传奇、小说、宝卷故事改编而成。沔阳渔鼓艺人根据原故事即兴说唱,这种演唱方式称之为“浩水”,而二三渔鼓艺人坐唱的形式,则被称为“打坐唱”。

20世纪20年代,沔阳及其周边县市的茶馆、酒楼都有沔阳渔鼓艺人演唱。1931年后,沔阳渔鼓流传到武汉、宜昌、沙市、黄石、鄂城等地,其影响逐步扩大。至1940年前后,盛行于鄂中江汉平原地区。

1952年以后获得进一步发展,除继续为灯影戏伴唱以外,又恢复了独立的说唱形式。1958年,沔阳渔鼓参加全国曲艺会演,皮影艺人龚本槐、胡桃芝演唱的《造车记》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制成唱片,向全国播放。

由于沔阳渔鼓好唱,好听,深受群众喜爱,1958年底,由湖北省音乐协会正式改名为湖北渔鼓,全省各地普遍传唱。沔阳渔鼓艺人周忠全、黄玉堂、李海林、李福林、荣廷清扎根在武汉,成为沔阳渔鼓(后湖北道情)的曲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