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文化

张景岳的医学代表作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张景岳(1563~1640年),本名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因善用熟地黄,人称“张熟地”,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杰出医学家,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实际的创始者。

幼随其父游京城,十四岁时从京华名医金英学医,尽得其传。中年从军,曾到过燕、冀、鲁等地,后回乡致力于医学。于医之外,亦旁通象数、星纬、堪舆、律吕等学。

张景岳积30年辛劳研究《素问》、《灵枢》,终于撰成《类经》。《类经》以类分门,详加注释,条理井然,便于寻览。在医学理论方面,张景岳根据《黄帝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提出“阳非有余”及“真阴不足”、“人体虚多实少”等理论,主张补益真阴元阳,慎用寒凉和攻伐方药,在临证上常用温补方剂,被称为“温补学派”。

时人称他为“医术中杰士”、“仲景以后,千古一人”。著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含《新方八阵》)、《质疑录》等中医学经典著作,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景岳全书》

《景岳全书》六十四卷为明代张景岳所著。刊于1624年。《景岳全书》是记录了张景岳毕生治病经验和中医学术成果的综合性著作。共64卷,100多万字。全书包括传忠录、脉神章、伤寒典、杂证谟、妇人规、小儿则、外科钤、本草正和古方八阵、新方八阵等部分,将中医基本理论、诊断辨证、内外妇儿各科临床、治法方剂、本草药性等内容囊括无遗,全面而精详。书中更首创“补、和、攻、散、寒、热、固、因”的方药八阵分类新法。其自创的《新方八阵》载方186首,是景岳将一生之临床心得、处方体会、用药特长融于一炉。诚如其所言“此其中有心得焉,有经验焉,有补古之未备焉。”

《类经》

张景岳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继隋代杨上善《太素》之后,对《内经》进行全面分类研究的又一著作,他将《灵枢》、《素问》分作十二大类,三百九十节,共计三十二卷,全书多从易理,五运六气、脏腑阴阳气血的理论来阐发经文蕴义,颇能启迪后人,深为后世所推崇。

张景岳非常重视《内经》,对《素问》、《灵枢》进行了30多年研究,根据个人体会,以类分门,撰成《类经》32卷。后又以图解形式阐述《内经》中运气学说,编成《类经图翼》11卷,阐发“医易同源”原理写成《类经附翼》4卷。

该书将《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和《灵枢》二书的全部内容,以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等12类重新加以组合,著成此书。每类又分若干小类。由于内容以类相从,故名《类经》。书中对《内经》作了较广泛深入的研究,对《内经》原文作了极为详尽的注释。在全面注释和分类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学习和研究《内经》的重要参考书。现存几种明刻本及多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

《类经图翼》

本书用图解方式以辅助《类经》注文之不足,故名“图翼”。主要包括运气(卷一-二)和针灸(卷三十一)两部分。前者为有关五运六气学说的论述和图表,共80余篇;阐释《内经》运气学说最为详彻,后者首论经络俞穴,次载针灸要穴歌及诸证灸法要穴。意在补充发挥《类经》对《内经》有关针灸经穴方面注释之未尽。书中(特别是针灸部分)广泛征引有关资料,有一定参考价值。现有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并附刊张介宾《类经附翼》四卷。

《类经附翼》

本书为作者所编撰《类经》的补充。刊于1624年。

卷一医易,即以《周易》来论述和解释医理;卷二律原,根据古音理论与医理相联系;卷三求正录,着重发挥了作者所倡导的养阳理论;卷四针灸赋,编集前贤多种针灸歌赋。

现有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的《类经图翼》(附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