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人物

王稚登生平简介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王穉登(1535年-1612年),字伯谷,号松坛道士,苏州长洲(今江苏省江阴)人。明朝后期文学家、书法家。

少有才名,长益骏发,名满吴会。嘉靖年间,两度游学京师,客大学士袁炜家。万历二十二年,与陆弼,魏学礼等召修国史。万历四十年(1612年)病逝,享年七十七岁。

著有《吴社编》、《弈史》、《吴郡丹青志》等作品。擅长书法,善书法,行、草、篆、隶皆精,有名作《黄浦夜泊》存世。

人物生平

王穉(zhì,今作“稚”的异体字)登,字伯谷(百谷),号半偈长者、青羊君、广长庵主、广长闇主、松坛道人、松坛道士、长生馆主、解嘲客卿。生于江阴(今江苏江阴),后移居吴门。四岁能属对,六岁善擘窠大字,十岁能诗,长益骏发,名满吴会。王稚登曾拜名重当时的吴郡四才子之一的文征明为师,入“吴门派”。文征明逝后,王稚登振华后秀,重整旗鼓,主词翰之席三十余年。

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布衣、山人以诗名者有十数人,然声华显赫,稚登为最。他的书法,真草隶篆皆能,人们争相收藏。后人称其为吴门派之后劲,也是吴门派末期的代表人物。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云稚登:“名满吴会间,妙于书及篆、隶。闽粤之人过吴门者,虽贾胡穷子,必踵门求一见,乞其片缣尺素然后去。”“公安派”首领之一的袁宏道认为他的诗文“上比摩诘(王维),下亦不失储(光羲)、刘(长卿)”。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至北京,在大学生袁炜家任记室,辑《燕市集》。四十五年(1566年)访慈溪、宁波,归著《客越志》。隆庆元年(1567年)再至京师,辑《燕市后集》。

万历十四年(1586年)曾与王世贞、屠隆、汪道昆、汪道贯、汪道会等在杭州共举“南屏社”。吴中自文徵明后,风雅无定属,穉登尝及徵明门,遥接其风,主词翰之席三十余年。同时期,山人布衣以诗名者十数,而穉登为最。万历二十二年(1594)与陆弼、魏学礼等被召参与修史。

书法特点

明代书家在书法创作中往往注重取态,即突出形式结构的种种变化,王稚登也不例外。他十分强调以气势来统辖形式变化的和谐,在作品整体把握上显出一定功力。与此同时,在个别字上竭尽缭绕曲折之姿态,表现了他心中对取态的艺术旨趣。

世传王稚登以隶书著称,明袁中道曾言其“隶书遒古,大胜真草”。但观其行书作品《兰亭集序》,实不在隶书之下。全篇以行书为主,俯仰映带,气脉连贯。笔意苍郁雄畅,变化多端。笔法方圆结合,随势就体,随体赋形,骨肉均匀。纵观整幅作品,具有舒展流畅的气势,寓巧于拙的用笔,内在挺劲的力感,使人感受到王稚登的行书不受传统成见的束缚,率真自然地将感情倾注于笔下,显示了明代尚势一派书法艺术的魅力。

个人作品

王稚登文思敏捷、著作丰硕,令文坛瞩目。他一生撰著的诗文有21种,共45卷。主要有《王百谷集》、《晋陵集》、《金阊集》、《弈史》、《丹青志》、《吴社编》、《燕市集》、《客越志》等。其中后四种被收录进《明史·艺文志》,《弈史》被《四库存目》收录。同时,王稚登又是万历年间著名剧作家,著有传奇《彩袍记》、《全德记》,在金陵剧坛颇有影响。

人物评价

善书法,行、草、篆、隶皆精,清代钱谦益《列朝诗集》云:“穉登妙于书与篆、隶。闽、粤之人过吴门者,虽贾胡穷子,必踵门求一见,乞其片缣尺素然后去。”

《游居录》谓其“隶书遒古,大胜真、草。”王世贞云:“百谷出入淳父,公瑕,而加尖峭。”周之士谓其“百谷瘦而不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