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为什么这么重要
全日制是指学习时间上的一种分类,全日制教育是指学生在国家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全日在学校学习,或者大部分时间从事学习的一种形式。分全日制小学、初中、高中三级学校教育。旧称谓认为全日制学习区别于业余、函授、成人等学习形式。
在西方先进国家,全日制(Full time)与非全日制(Parttime)的界定是以年学分值来划分的,即年学分值满12学分的为全日制。
中国大陆高校的学制比较僵硬,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知识的层次结构繁复、内容深邃、更新速度快、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多次教育的理念必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而全日制教育因为在体制和机制上较为死板和僵硬,无法适应多次教育的要求。中国大陆高校的学分制改革步伐十分缓慢,没有完全学分制的支持,弹性学制很难实现,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也无法进一步深化。
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全日制文凭、自考文凭、成教文凭都属于国民教育系列的文凭,三者都是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毕业证书具有同等效力,含金量一样,在使用上也是相同的。
教育部要求切实保护毕业生就业权益,严禁发布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歧视性信息,严格审核用人单位资质、工作岗位信息,严密防范招聘就业欺诈等不法行为。普及就业创业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个别以歧视性招聘信息来博取眼球的用人单位,应当有所处理。
观念误区影响
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对学分制的观念较为淡薄,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界定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是以学生的社会身份来划分的。一般人们认为非全日制教育是指对在职人员进行的教育,因此许多人自然而然地将非全日制教育与成人教育之间划上了等号。这种想法是片面的,诚然非全日制的培养对象基本上是在职人员,但是这将这种表象特征作为定义依据的话,往往会掩盖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也会导致人们对概念的误解和对内涵的扭曲,教育部规定的2002年10月以前入学的高中起点升本科的成人教育均为全日制本科。
非全日制教育的本质在于学校与学生之间实行对教育内容和学习时间的双向选择,以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同时也达到了教育扩张的效果。如果片面地认为非全日制教育即成人教育的话,会导致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时只重视教育对象而忽视了更为本质的东西。
如今我国在职人员的在读研究生基本上是全脱产学习的,学校方面对他们的教育方式、管理模式和考核标准等都是套用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的一套制度,因此实质上在校的在职人员接受的是全日制教育。这些现象正是由于我们对非全日制的定义和内涵的理解不够清晰造成的。概念的不明确导致了我们在教育观念上产生了偏差,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无从入手。
因此明确非全日制教育的定义和定位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