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在靖难之役时为何失败
在中国历史上,藩王与朝廷抗争,很少有成功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二:道义处于劣势、实力及不上。但是明朝的朱棣是一个例外。1399年,尚是燕王的朱棣为应对朝廷的削藩政策,以“清君侧”、诛“奸臣”齐泰和黄子澄为名,发动靖难之役,终于在3年后,成功夺取江山。而与此同时,朱棣的对手朱允炆,却不知所踪,只有一句“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留在《明史》中,成为历史疑案。
与朱棣相比,朱允炆不论在军事实力上还是道义上都拥有巨大优势,为何会惨败如斯呢?一场战争的成败,虽然与时代背景因素,但还是与主要领导人物的能力与性能紧密相关。就这场战争而言,朱允炆的“败”至少有二方面的原因:
一、败于“急”。藩王,从来都是中央集权的障碍,所以必削之。西汉时,先后也曾实施“晁错削夺之谋,主父偃推恩之令”;清朝时期,也有康熙帝武定三藩之乱。朱允炆从小就视汉景帝为偶像,削藩是他极力主张的。但是他错在了太急。这主要有两点。
首先,刚即位,权威尚未确立,皇位还未坐稳,就开始实施所谓的“新政”,这导致他失去了一大批支持者,毕竟朱元璋以前确立了不得变更祖训的规则,这难免落人口实,让别人拿住不放。
其次,在削藩战略上,朱允炆急于求成。在诸多藩王中,最有实力的是晋王和燕王,但是晋王早死,剩下燕王“一支独大”。朱允炆实施的策略是“翦燕手足”,即先废除势力较小的周王、齐王等人,然后在一举消灭燕王。殊不知这却给了燕王养精蓄锐、招兵买马的机会。所以,当朱允炆密令臣子逮捕朱棣时,朱棣就已经做好了起兵的准备。
二、败于“弱”。朱允炆虽然是朱元璋立的皇太子,但是在治国风格和性格上,与朱元璋有天壤之别,虽然他在位时间仅4年,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窥其一二。
首先,治国上的“弱”。登基后,朱允炆虽然极力削藩,但是他重用的都是以“齐泰、黄子澄”为核心的文官,武官受到冷落,所以在战争发生时,大多表现出了观望的态度,只能重要老将耿炳文和未经沙场的李景隆,吊诡的是,在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时,打开城门迎降的是昔日朱允炆重用的李景隆。
其次,性格上的弱。与朱棣相比,朱允炆的弱被凸显得更加明显。朱允炆性格温和,仁厚,而朱棣性格猛烈,甚至可以说是“残暴”。在靖难之役成功后,朱棣就疯狂报复,他可以将方孝孺“诛十族”、也可以对建文一朝旧臣家属实施残酷的“瓜蔓抄”,不留活口。手段至此,‘近尔将士与燕王对垒,无使负杀叔父之名’的朱允炆恐怕是做不到的。
-
上一篇: 秦始皇巡游了多少次
-
下一篇: 靖难之役如果朱允炆赢了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