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文化

《圣经》对莎士比亚的创作有哪些影响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圣经》对英国文学有着源远流长的影响。许多作家的文艺观,他们的小说、戏剧、诗歌乃至语言风格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圣经》的影响。要了解西方文学,首先应该了解《圣经》。《圣经》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一个源头,没有任何一部书像《圣经》这样深刻地影响了西方人的思想与生活。

莎士比亚戏剧深受《圣经》所体现的基督教文明的影响,对《圣经》典故的巧妙运用,对于增强莎剧戏剧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人物个性化,使作品具有深邃的文化底蕴都起到了独特作用。

莎士比亚戏剧对《圣经》典故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巧妙运用,有正用、反讽、戏仿和偷换概念等等。这些化用,给其戏剧带来了含蓄隽永的美感效应,极大地烘托了戏剧效果。

《圣经》中的人物对莎剧的影响

英美作家会把《圣经》中故事的人物直接拿来用到他们的作品里。这种引用不仅形象地描绘了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也给文学作品增加了一定的深度。莎士比亚在他的剧作中用了许多出自《圣经》中的人物姓名,并将其与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对比,或对作品中人物进行烘托和反衬。

例如在他的《亨利四世》的第一幕第二场中,约翰·福斯塔夫说:"我是像约伯一样穷的,可是不像他那样好耐性。"这约伯便出自《圣经》。此处,莎士比亚借用约伯的名字提及了他的典故,从而衬托了福斯塔夫当时的心情,并且还收到了活泼圆转的艺术效果。

在《威尼斯商人》中,作者同样也用到了此种方法。在第四幕第一场里,女扮男装的鲍西娅以律师的身份出现在法庭上,她佯装严厉驳斥巴萨尼奥提出的变通法律条文的要求,让残忍的夏洛克在一片敌视的气氛中感到欣慰异常。他情不自禁地欢呼到:"一个但尼尔来做法官了!真的是但尼尔再世!"

《旧约全书·但尼尔记》说,但尼尔才智过人,判案如神。在此剧中,当时在法庭上孤立无援的夏洛克突然听到同情自己的声音,欣喜惊诧中忙称年轻律师为但尼尔再世是很自然的。

在文学作品中广泛引用《圣经》中人物的用法不仅使作品平易近人,易于被西方读者理解和掌握,同时也使作品本身具有了更为深邃的文化内涵。

《圣经》中的典故对莎剧的影响

莎士比亚是善用《圣经》中典故的大师,在他的作品中《圣经》典故俯拾即是。

《哈姆雷特》的第三幕中哈姆雷特王子在想到人的堕落时多次提到魔鬼,这是《创世纪》中引诱亚当和夏娃吃禁果而遭贬谪的撒旦的别名。上帝盛怒之下把撒旦变成永远在地上爬行的蛇。原罪和蛇的典故在王子的言谈中被运用了。哈姆雷特说:"像我这样的人爬行于天地之间,所为何来?我们都是些彻底的坏蛋;一个也莫信我们。"

在第三场中,杀兄娶嫂的国王克劳狄斯说道:"啊,我的罪恶呀,太秽臭冲天了;它蒙着人间最早最古老的诅咒:把亲兄加以凶杀。"这显然在说《圣经》中该隐的故事:该隐出于嫉妒,杀死弟弟亚伯,因而被上帝判处到处流浪,成为丧家之犬。

在《李尔王》中也运用到《圣经》中的典故。在第四幕第六场中,李尔王当时已被他的两个女儿所抛弃从而陷入了半疯的状态,他看着自己当时的潦倒又想到从前掌权时两个女儿对自己的奉承,这对比令他十分愤怒:"他们口口声声应答我'是'和'不是'!那样的应答可也不是敬神之道。"

这句话也是饱含着《圣经》的典故。在《新约圣经雅各书》五章十二节中有这样一句话:"你们说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免得你们落在审判之下。

《圣经》中的情感对莎剧的影响

圣经是讲求仁慈、宽恕和博爱的。有人说,基督教是爱的宗教,此话一点都不过分。翻开圣经,关于爱的格言和训诫比比皆是:"吃素菜,彼此相爱,强如吃肥牛,彼此相恨。"(《箴言》15.17)

"总要用爱心相互服侍。因为全律法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加拉太书》5.13-14)

它告诉世人,有了爱,就可以化解一切仇恨和过错;有了爱,就能让人生活在光明和幸福之中;有了爱,就有了把一切和谐联系在一起的完美的纽带。这些思想对莎士比亚都产生了深入而持久的影响。

《威尼斯商人》以歌颂友谊和爱情为主题,贯穿着对真诚爱心的热切歌颂。《圣经》中所倡导的仁爱,宽恕和无私奉献主要表现在安东尼奥和鲍西娅身上。安东尼奥是莎士比亚以理想的基督徒为模型来塑造的。

莎士比亚极力歌颂安东尼奥,说他是"一个心肠最仁慈的人,热心为善,多情尚义。虽然在他身上存留着比任何意大利人更多的古代罗马的侠义精神,但却是以基督徒的身份出现的;他的思想和行为同样符合基督徒精神。

他完全按照圣经的教导办事,借钱给别人只为解人之难,不为取利。正是因为他总是借出钱不收利息,影响了高利贷者夏洛克的生意,所以夏洛克才对他怀恨在心。在自己财产丧失殆尽后,他又本着一个基督徒的原则,牺牲自己,为朋友担起债务。

在法庭上他坚持正义,甘愿接受违约的惩罚,默默忍受痛苦,表现出耶稣基督那种代人受过,死而无怨的美德。

在鲍西亚身上,这种无私的仁爱精神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和安东尼奥一样,也具有理想基督徒的品质,突出表现在她在威尼斯法庭上用基督教的仁爱精神劝说夏洛克慈悲的那段名言里。

她说:"慈悲,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犹太人,虽然你所要求的是公道,可是请你想一想,要是真的按照公道执行起赏罚来,谁也没有死去得救的希望。我们既然祈祷着上帝的慈悲,就应该按照祈祷的指点,自己做一些慈悲的事。"

从鲍西亚的劝诚中不难看出,对她来说,善行出于仁慈,而仁慈源于祈祷。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她好像是一位循循善诱劝人敬仰上帝的牧师或神父。

莎士比亚是英语文学中最优秀的代表人物。他是个语言大师,善于利用《圣经》故事,基督教教义等为自己的作品增加深度和意蕴,同时他生活在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基督教和《圣经》对他和他的作品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