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人物

清初文学家施闰章生平简介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施闰章(1619年—1683年),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称施侍读、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清初政治家、文学家。

施闰章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及第,授刑部主事。顺治十三年(1656年)出任山东学政。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任江西布政司参议,后裁缺归田。康熙十八年(1679年),应召博学鸿词科,御试授翰林侍讲,修《明史》。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升转翰林院侍读,充太宗圣训纂修官。同年病逝于京斋,享年六十六岁。

施闰章博览经史,工诗词古文学。其文意朴而气静。其诗以辞清句丽见长,号“宣城体”,与高咏主持东南诗坛数十年。并与宋琬齐名,有“南施北宋”之誉。著有《双溪诗文集》《愚山诗文集》等十余种。

人物生平

早孤伶仃

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619年1月6日),施闰章出生于江南宁国府宣城双溪,,其家为“一门邹鲁”的理学世家。

明天启六年(1626年),施闰章九岁时,父亲施詧病逝,施闰章成了真正的孤儿。他的成长主要依靠他叔父施誉。施誉待闰章如同己出,在生活上,对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在学习上,施誉不仅严格要求,还为施闰章挑选最好的老师来教他。

后来,施闰章受业复社名士沈寿民,勤学强记,少年即有文名,曾去北京,与宋琬、严沆、丁澎、张谯明、赵锦帆、周茂元等以诗相和,时称“燕台七子”。

求学之路

崇祯三年(1630年),十三岁的施闰章师从业师刘伯阳,六年后才离开,接着他来到离宣州双溪几十里外的水阳王念祖处求学。叔父施誉在为他择师时十分慎重,希望严师出高徒。后来施闰章又到泾县师从章先成游学。

崇祯七年(1634年),施闰章娶梅氏,回家读书,身体虚弱,但意志坚定,发奋苦读,有诗云:“十八病且婚,生计日转拙。寒帏膏火明,索壁图书列。”

叔父也时常指授为文法度。施闰章此时在老师、叔父的辅导下,一边认真读书,再加上自己的不断努力,他的学问、诗文大有长进,一边又积极准备科举考试,因而再次游学,先从本邑沈耕岩游,再从金沙周鹿溪游学,为他后来考中功名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同时也获得诸如余庚之、周鹿溪等人的赞誉。

崇祯十一年(1638年),时任宣城知县余颺对施闰章非常赏识并予以鼓励。三年后,余颺丁艰离任,便道过双溪握别施闰章,泪流满面的对他说:“你不用担心不会成名,可惜的是那一天我已经看不到了。”施闰章与他交往多年,也自感受业非浅。

清顺治二年(1645年),施闰章参加道试,补博士弟子员(县学生)。随后参加县试,位列一等第二名,受知于江北学政高去奢。

顺治三年(1646年)八月,施闰章再次参加乡试,以义经第一、易第四的优异成绩,中举第十八名,受知于同考试官苏州府长洲县令田本沛和主考官张端、副考官吕崇烈。[16]之后施闰章文章迅速地传播开来,盖自童子时已持名矣。

顺治四年(1647年)春,三十岁的施闰章赴礼部会试,病未终闱而归。

初入仕途

顺治六年(1649年)春,施闰章参加礼部会试,中第一百九十二名。随即参加殿试,位列二甲第二十六名,受知于翰林院检讨刘泽芳等人,在刑部见习。不久,施闰章因身体欠佳而回老家双溪养病。回到家中后,叔父施誉听闻他中进士的消息,喜极而泣,对他说:“可惜你的父亲来不及看见你中进士这一天。”

顺治八年(1651年)春天,施闰章从家出发赴京就任。当时清政权初步稳定中原,要派使诏赦天下,而当时并无专使。清廷便派遣施闰章以刑部主事的身份于同年秋出使广西桂林,他顺道回宣城看望家人,冬经芜湖,沿长江西上。

广西地险路远,天下战火未熄,水陆路均阻塞,朝廷却要求他在一年内必须返回,施闰章途经几次波折才于次年到达桂林。虽旅途劳苦,但他仍未辱朝廷使命。

顺治九年(1652年),到达桂林后,施闰章根据诏令参见定南王孔有德。以前朝廷命使皆因为乱兵纷扰中途而返,而施闰章此次顺利到达,实乃幸运之至,故定南王盛情款待,并坚请施闰章巡观其治所。施闰章再三辞谢:“我来此出使是出于职责,没有道理当游客。”

孔有德不悦:“之前我听闻你是名士所以现在才款待你,我怎会与其他人和乐呢?”接着又解释道:“你奉诏发文书到诸郡,按照惯例等到诸郡官吏奉诏还报,你的事情才算做完。现在广西郡县相隔荒远,非数月不能全部送到,为什么一定要干等着呢?”

施闰章考虑到当时桂林城没有传舍,孔有德所说是实,便遵循其意,沿漓江而下,到平乐、梧州二郡游览,欣赏桂林山水。接着到广东端州(今肇庆)和广州府(今广州市)游后而返,七月回到平乐时,施闰章听闻南明将领李定国围困桂林城,孔有德已经自杀身亡。

无奈之下,便自平乐折向而东,隐姓埋名,混迹商旅之间,到达韶州(今广东韶关),途径江西冬归宣城,幸免一死。回家后,遭逢其祖母逝世,在家丁艰守制。直到顺治十二年(1655年),九月补刑部湖广司主事,十月升刑部司员外郎。

官历鲁赣

顺治十三年(1656年),施闰章参加御试,名列第一,遂擢山东提学佥事,取士“崇雅黜浮”,有“冰鉴”之誉,当时“四方名士”慕其名而“负笈问业者无虚日”,“闰章一一应之,不少倦”,“士以此益归其门”。在济南居官五年,对济南风物多所题咏。

顺治十八年(1661年),施闰章调任江西布政司参议,分守湖西道。一到任上,即往民间了解民情,发现农民无力交粮,被逼为盗,他作《劝民急公歌》、《湖西行》等诗,进行劝导。他还遍历湖西的崇山峻岭,低谷大川访问民间疾苦,作《大阬叹》、《竹源阬》等诗,反映民间生活状况,希望省抚大吏引起重视。

他在《大阬叹》中写道:“杀人税无出,迟回伤我心……宿甫既累岁,敲骨力难任。民顽实吏拙,素食惭官箴。”他在《竹源阬》中写道:“茕茕数寡妇,零落依孤村。凶年艰半薮,撮土招游魂。”这些诗真实反映了民间疾苦,代表人民的呼声,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

罢官赋闲

康熙六年(1667年),清廷裁撤道使,施闰章被罢官。湖西地方父老乡亲多次联名挽留不允,于是地方集资创设龙冈书院,以纪念他的德政。及至告别之日,“父老夹道焚香,泣送数十里”。

辞官后,施闰章过着清闲生活,游苏浙、历赣南、登嵩洛、临黄山。创作了大量的游记名篇。在十年的闲居生涯里,施闰章一心服侍叔父施誉终老,无意于仕途,每遇朝廷征召,称病不就。

康熙十年(1671年)夏,五十四岁的施闰章奉部檄敦迫入都补官,因叔父年老请辞归里。

重启宦旅

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廷开博学鸿儒科,内阁大学士李霨、杜立德、冯溥同首荐施闰章。施闰章仍称病不应。还是其叔一再劝说他:“这是如今天子特开恩德,即使你父亲还在也不会同意你在家中。”施闰章这才离家北上。

经过考核,名列二等第四名,授翰林院侍讲,纂修《明史》。施闰章在此期间著《修史议》和《与友人论修明史书》二篇,提出了自己的修史观。

康熙二十年(1681年),施闰章六十四岁时,春夏在史馆,秋任河南乡试正考官。冬归故里省亲,旋即北上。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春,施闰章升任侍读,并作《太宗圣训》的纂修官。六月十三日(1683年8月5日)年病逝于京邸,享年六十六岁。冬十一月归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