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受教的故事
孟子之所以能被后世人尊称为亚圣,除了他师傅孔伋的孜孜不倦的教导外,还离不开他开通明理的母亲。一则孟子受教的故事,让人感触良多。
原文:
孟子妻独居,踞,孟子人户视之,向母其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
译文:
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
《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引自《韩诗外传》
故事在我们现在看来觉得挺可笑的,孟子就因为妻子蹲在地上就要休掉她,还理由充分地说是妻子违反礼仪。圣人也不过是食人间烟火的凡夫俗子,他们的七情六欲往往会被后人所模仿,所谓的礼仪就是他们的言行,对他们所做的进行理论化的阐述,从而有了古代对于女子不平等的“七出”。在孟子这里可谓是典型的代表啊!
当然我们看到另一个人物,就是孟子的母亲,显然,她是新时代的女性形象啊!为什么这么说,他很通情达理,申明大义。明白《礼经》上所讲的礼并不是像儿子说的那种“歪礼”,而是一种基本的礼貌行为。在对待媳妇的问题上,显示出了相当的公正,对待儿子的问题是严厉批评,并做出有理有据的批评和教导。想想能够“三迁”,一定是具有远见的一位女性。在这个问题上,能够超出封建礼法的条条框框,有自己的主见。
我们的亚圣还是个知错就改的,能够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认识错误态度良好,并且能改正,这当真应该值得后人学习啊!可是,为什么就这样的品行没有在《孟子》里写出来,让后人去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呢?其实他的言论倒并不是我所感兴趣的,在他们(古代先圣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鲜明的人格魅力倒是挺能教诲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