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
1966年12月28日中国成功地进行氢弹原理试验,当量30万吨。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由飞机空投的330万吨当量的氢弹试验获得成功。
历史沿革
氢弹的研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开始的,自从原子弹试爆之后,因为它能产生上千万度的超高温,也为日后研制氢弹开创了条件,美国在研制氢弹初期,经过了多次试验都没有成功,1950年以后美国又重新开始试验,并且利用电脑对热核反应的条件进行了大量计算之后,证明在钚弹爆炸时所产生的高温下,热核原料的氘和氚混合物确实有可能开始聚变反应,为了检查这些结论,他们曾经准备了少量的氘和氚装在钚弹内进行试验,结果测得这枚钚弹爆炸时产生的中子数大大增加,说明了其中的氘氚确实有一部分会进行热核反应,于是在这次试验后,美国加紧了制造氢弹的工作。
终于在1952年11月1日,在太平洋上进行了第一次氢弹试验,当时所用的氢弹重65吨,体积十分庞大,没有实战价值,直到1954年找到了用固态的氘化锂替代液态的氘氚作为热核装料之后,才缩小了体积和减轻重量,制出了可用于实战的氢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氢弹与洲际弹道飞弹的结合就为现代世界带来了以暴制暴的恐怖和平,使得人类进入按钮战争的时代,任何一个核子强国在战争中使用氢弹,也就是世界末日的来临!
所有被制造出的氢弹当中,威力最大的是由苏联所制造的,当量为五千万吨的超大型氢弹,但因为过于笨重及庞大,难以搬运,欠缺实用性,因此早已退役。
现今俄、美两国都在积极发展新的核原料和各种新型号的核弹头,使核武不断地小型化,随着核弹头小型化的发展,分导式飞弹携带的核弹头越来越多,进一步提高了核子武器的威力。
氢弹是现代战略核子武器的主力,氢弹起着核威慑的作用,氢弹作为战略核武还在向小型化、定向化方向进一步发展,这种核子武器在和平时期具有新的安全参数,而在战时则能有效并可靠地摧毁目标。
氢弹的开发
氢弹(hydrogen bomb)1942年,美国科学家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推断原子弹爆炸提供的能量有可能点燃氢核,引起聚变反应,并想以此来制造一种威力比原子弹更大的超级弹。1952年11月1日,美国进行了世界上首次氢弹原理试验。从50年代初至60年代后期,美国、苏联、英国、中国和法国都相继研制成功氢弹,并装备部队。
1950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决定研制氢弹。氢弹的研究工作由匈牙利籍的科学家泰勒领导,利用原子弹促进爆炸时产生的高温,使氘发生聚变反应。1951年5月氢弹原理试验准备工作就序,试验弹代号“乔治”,在太平洋上的恩尼威托克岛试验场进行。达62吨的极其笨重的试验装置放在60余米的钢架上,装置以液态氘作为核聚变装料,并有冷却系统使氘处于极低温。试验证明爆炸威力大大超过原子弹。氢弹原理试验的成功,大大推进了制造真正氢弹的工作。
1952年11月1日又一个氢弹试验装置“迈克”在太平洋的恩尼威托克岛上爆炸。该装置高6米,直径为1.8米,重达65吨,看上去像个大暖瓶,爆炸威力达1000万吨TNT当量。相当于广岛型原子弹的500倍。“迈克”体积比一辆载重汽车还大,它必须装有笨重的制冷系统,这样的装置飞机、导弹都无法运载,没有什么实战价值。后来人们采用锂的一种同位素锂─6和氘的化合物──氘化锂作核燃料。氘化锂是固体,不需冷却压缩,制作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载。这种氢弹称为“干式”氢弹。1954年,美国的第一颗实用型氢弹在比基发岛试验成功。
苏俄氢弹核试验——世界上至今为止最大一次核爆炸。为了在核竞争中压服美国,苏联军方决定在新地岛试验场进行新的核爆炸试验。
开始计划的核爆当量为1亿吨TNT,计算出爆炸威力的半径为1千公里时,由于离新地岛750公里即有城市和人口稠密居住区。军方直接请示赫鲁晓夫后决定把装药量减少一半,为5千万吨当量。专家测算,假如被投在纽约,城市也会立刻化为灰烬。即使在很深的地铁下面也难以幸免。因为所有出入口都将被烈焰熔化。离爆炸中心700公里以内的城市也在劫难逃。爆炸实验最后决定在新地岛试验场进行。试验场占据了整个新地岛,覆盖面积为8.26万平方公里。
1961年10月30日早上,重26吨的“大伊万”氢弹被装进了1架图-95战略轰炸机。飞机从距离试验场1000公里以外的摩尔曼斯克奥列尼机场起飞。上午11时32分,“大伊万”在试验场上空爆炸。飞机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了投弹地点,并在爆炸前飞出了250公里,可是爆炸产生的剧烈的冲击波来势更快,巨大的轰炸机被一会儿抛上一会儿抛下,像在惊涛骇浪中一般。其身后形成了一个新地岛居民乃至世界上所有生命谁也未曾见过的恐怖万分的蘑菇火云,迅速膨胀并盘旋上升。热核反应所产生的电磁扰动3次传遍全球,通红的蘑菇云高达70公里。世界上至今为止最剧烈的一次核爆炸产生!
核爆炸后,4000公里以内的所有的飞机、导弹、雷达、通讯等设备全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苏军整个通讯失去联系的时间长达一个多小时。而其对手美军也遭了殃,首当其冲的是最靠近苏联国土的阿拉斯加和格陵兰岛,美军驻阿拉斯加和格陵兰岛上的北美防空司令部的电子系统大都受损,雷达无法操作,通讯中断。由于太过恐怖,对环境破坏太过于严重,威力过度没有意义,从此以后世界各国再未进行过如此疯狂的核试验。
氢就是太阳的主要物质,太阳核心的温度极高,达到1500万℃,压力也极大,使得由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得以发生,从而释放出极大的能量。太阳距离地球大约为1.5亿公里,距离地球那么远,除原子能和火山、地震、潮汐以外,太阳能是地球上一切能量的总源泉。由此可知氢弹的核聚变能力比一代原子弹的核裂变厉害很多。地球的火山爆发温度也不过是几千度或者几万度,而太阳的核心高达1500万℃,足以摧毁一切。
中国氢弹之父
于敏的身份是核物理学家,直到80年代中期,都是核武器理论研究的主要负责人。
1999年9月18日,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他第一个被江泽民授予由515克黄金铸就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并代表科学家发言。
西方习惯将理论突破中起重大作用的人称为“××之父”,于敏认为“××之父”的称呼不科学,说:“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
一腔热血
于敏家的客厅里悬挂着诸葛亮《诫子书》中的一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于敏最欣赏的诗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评价诸葛亮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了理想奋斗终生,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道德楷模,最可贵的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记者称他为诸葛亮式的人物,于敏说:“我比诸葛亮差远了,他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我只是萤火之光,怎能与皓月争辉。”
-
上一篇: 贝尔格莱德之围的起因
-
下一篇: 贝尔格莱德之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