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人物

陈献章的主要成就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陈献章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古琴家,也是明代心学的奠基者,在各领域都有显著成就。

心学思想

明朝初期是一个学术气氛沉闷的时代,宋以来的程朱理学占据了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思想界如同一潭死水。而陈献章在思想学说的创立,打破了程朱理学原有的理论格局,使明代的学术开始了新的阶段。陈献章晚年心学思想体系臻于完成,提出了“天地我立,万化我出,宇宙在我”的心学原理和“静坐中养出端倪”的心学方法。

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阳明集大成。可以说,白沙心学、甘泉心学和阳明心学,构成有明一代心学。因湛若水与陈献章有师承关系,二人学说总体上有继承性与一致性,可合称为“陈湛心学”,是阳明心学的直接源头。阳明心学和与陈献章的学说堪相一致,已是学界的共识,朱维铮说,“陈献章,是王阳明学说的真正教父”;“广东,是王学的策源地”。

陈献章创立了江门学派,建构了“为学当求诸心”的“心学法门”思想体系。“为学当求诸心”是反省内求的心学方法。但白沙心学的方法不仅仅是反省内求的方法,也注重“徐取古人紧要文字读之”的向外求索方法,因此可以说白沙心学的为学方法是“求诸心”与“徐取古人紧要文字读之”的内外合一的方法。白沙心学内外合一的为学方法是在克服程朱理学与陆九渊心学为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白沙心学之法门。

白沙心学“虚明静一者为之主”表明“心”具有主体、主宰的意义。心的主体、主宰意义表现在心与身、心与事、心与理等的关系中。心与事合,心与理合,形成了心无内外、理无内外的内与外合一关系。心与理、心与事、心与形虽然是合一的,但心对于理、事、形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具有核心价值。天地万事万物因心而存在,因心而具有价值。陈白沙学说高扬“宇宙在我”的主体自我价值,突出个人在天地万物中的存在意义,对整个明代文人精神的取向产生了深刻影响。

陈献章主张“静中养出端倪”,他看重“静”的工夫,因为“静”即不累于物,不溺于俗。“静”可以去扰,“静”能平心气,“静”中有思,“静”中有悟,“静”中能养出“端倪”。何谓端倪?“心可得而拟,口不可得而言”。这“端倪”能意会到,但还真不好说出来,它实际是对“道”的一种体验式的理解,这是一种直觉思维,也是一种道德实践的体验。

著学育人

陈献章隐居期间,“四方来学者不啻数千人”。后来身兼礼、吏、兵三部尚书职务的重臣湛若水,以及官拜文华阁大学士卒赠太师的名臣梁储,都是他的入室弟子。其它弟子有林光、张诩、贺钦、邹智、陈茂烈、何维柏、叶梦熊、陈吾德、李承箕、林缉熙、张廷实、容一之、罗服周、潘汉、叶宏、谢佑、林廷瓛等。

陈献章提出了著名的“贵疑论”,强调“提出问题”之于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陈献章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一、先静坐,后读书;二、多自学,少灌输;三、勤思考,取精义;四、重疑问,求真知;五、诗引教,哲入诗。陈献章虽然是大学问家,却擅长“诗教”,时与弟子吟诗唱和。他的诗歌通俗易懂,平实动人。为免乡人好逸恶劳,陈献章先后编写《戒色歌》《戒戏歌》《戒懒文》,供子弟作为座右铭。“尔懒岂自知,待我详言之:官懒吏曹欺,将懒士卒离;母懒儿号寒,夫懒妻啼饥;猫懒鼠不走,犬懒盗不疑。细看万事乾坤内,只有懒字最为害。”

书法成就

陈献章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书法的特点和风格是挺拔沉雄,生峭涩辣,自成一格,形成“白沙书派”,开岭南书法之先河。晚年喜用茅笔作书,下笔挺健雄奇,时呼为“茅笔字”。陈白沙有诗曰:“茅君颇用事,入手称神工”。又曰:“茅龙飞出右军窝”。据陈白沙弟子张诩的《行状》记载“天下人得其片纸只字,藏以为家宝”,深受时人器重。他老师吴康斋先生的女婿因贫困,求得他数十幅字出售。“每幅易白金数星”。由于陈白沙的书法独辟蹊径,从而跻身于明代书法名家之列。他对书法亦多有造诣。他博取诸家所长,使岭表书风为之复振。“天下人得其片纸只字,藏以为家宝。”

陈白沙有诗曰:“茅君颇用事,入手称神工”。又曰:“茅龙飞出右军窝”。据陈白沙弟子张诩的《行状》记载“天下人得其片纸只字,藏以为家宝”,深受时人器重。他老师吴康斋先生的女婿因贫困,求得他数十幅字出售。“每幅易白金数星”。由于陈白沙的书法独辟蹊径,从而跻身于明代书法名家之列。

陈献章的23代后人陈胜,向记者展示了陈白沙首创的“茅龙笔”。茅龙笔取材于圭峰山白茅,吸墨饱满,坚韧耐用。陈胜即席挥毫,只见茅龙书法苍劲有力,笔划中常常留有空隙,形成“飞白”,更显变化无穷。所居圭峰,其茅多生石上,色白而劲,以茅心束缚为笔,字多朴野之致,白沙当称为茅君,又称茅龙”。(屈大均《广东新语》)。“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在2008年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学成就

陈献章精擅诗文,工书法,善画梅。

他是明朝著名的诗人,留存各种体裁的诗作1977首。他的诗,格调很高,诗作雅健平易,他用诗来教育弟子,也用诗来传播他的学术思想。从他的诗文创作,可以证明陈献章是一位善于运用“诗教”的名士,他的思想都寓藏在诗里面,将那些抽象的道理用诗来表达,从而以诗为教。他的诗文著述,由他的学生辑成《白沙子全集》出版传世。

古琴成就

陈献章不仅是一位鸿儒,同时还是一位古琴家。陈献章将元代刊刻的《古冈遗谱》手抄本传给他的门徒,并构建自己的白沙琴学,该琴学成为清代乾隆年间诞生的岭南琴派立派的重要思想来源。陈献章雅好古琴,在江门讲学数十年,时常与友人门生携琴游于风烟水月之间,有不少琴谊琴事收录在诗文中,如他为英年早逝的首徒而作的《伍光宇行状》中写道:“遇良夜,皓魄当空,水天一色,君乘艇独钓,或设茗招予共缀,君悠然在艇尾赋诗,傲睨八极,予亦扣舷而歌,仰天而啸,飘飘乎任情去来,不知天壤之大也。”

江门学派的门生大多能琴,如白沙之子陈景云、新会伍光宇、番禺张诩等。他们不但传承江门心学,而且还将白沙琴学和手抄的《古冈遗谱》在岭南广泛传播。明中叶时期,元刊本的《古冈遗谱》已难得一见,故白沙及其当地琴人大都以手抄本流传。该谱收录二十四曲,其中“鸥鹭忘机”一曲最能契合白沙心学的审美趣味。

自15世纪下半叶白沙琴学形成之后,经过300年的酝酿发酵,终于在18世纪末的广府地区产生极具地域特点的岭南琴派,岭南琴派的开山祖师是生于清代乾隆初的香山县何琴斋,何琴斋以‘友石’为琴谱命名,凸显出他的立派思想是以白沙心学琴学为依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