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石是什么
桃花石是喀喇汗朝时期的钱币,背后铭文中有“苏来曼卡得尔桃花石可汗”字样,1980年3月于新疆阿图什县发现。
“桃花石”一词在东罗马、阿拉伯世界及操突厥语各部中的流传,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他们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考证。学者们的意见有一点是一致的,即“桃花石”一词是古代中亚人对中国和汉族人的称谓,然而关于这一称谓的来源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来源探讨
“桃花石”一词是古代中亚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称谓,然而关于这一称谓的来源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种意见认为,“桃花石”为“拓跋”的对音。由于拓跋氏曾在中国北方建立北魏王朝,国力强盛,影响远及中亚地区,因而“桃花石”便成为中国或中国人的代称。国内外学者持这一观点的人很多,他们还举出证据,说:“自隋唐以来,东罗马帝国及其他西域诸国皆称中国曰Tangas。”(日本学者白鸟库吉《托拔氏考》)从语音的角度看,Tangas确与“桃花石”、“拓跋氏”相近。
另一种意见认为,“桃花石”来源于“唐家”一称,系“唐家子”的讹音,因而指的是唐朝,而非拓跋族建立的北魏。持这一观点的人,还以鄂尔浑河碑文中曾出现“唐家赤汗”这一称号为依据。确实,建立于公元712至716年的《敦欲谷碑》,建立于732年的《阙特勤碑》,建立于735年的《毗伽可汗碑》和建立于759年的《磨延啜碑》中,共约二十七处出现“桃花石”一词,词义都是指唐朝。
这种观点虽有碑文作为依据,但如果因此断定“桃花石”即源于“唐家”,尚有问题。因为七世纪初的东罗马史家席摩喀塔所著《莫利斯皇帝大事记》中,已出现“桃花石”一词,此时相当于隋末,唐王朝还未建立。
还有学者从文献记载与语言学角度进行考证,认为“桃花石”一词既非源于“拓跋”,也非源于“唐家”,而是源于回纥的“大汗”一称。
“桃花石”一词的来源问题,还有待于更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古中国称谓
称谓汉文史料
这一称谓的语源出知何处?至今学术界仍有争论。“桃花石”这一汉译词汇,最早见于《长春真人西游记》,公元1221年,长春真人丘处机应成吉思汗之召,去中亚的索格底亚那,途经阿里马城(今新疆伊犁霍城县境内)邱处机的随行弟子李志常,后来记述当地见闻道:“农者亦决渠灌田,土人惟以瓶取水,载而归。及见中原汲具,喜曰:‘桃花石诸事皆巧。’桃花石,谓汉人也。”这是迄今所见到的称中国为“桃花石”的唯一汉文史料。
称谓非汉文史料
此前,在西方或中亚的非汉文史料中却经常见到与“桃花石”相对的谐音词汇,例如:公元七世纪上半叶,东罗马史家席摩喀塔在《莫利斯皇帝大事记》中就用“Taugast”称呼中国;公元八世纪上半叶的古突厥碑《庞特勤碑》中,则以“Tabgatch”指中国;九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及帕米尔高原以西以北地区,出现了一个喀什噶尔为都城,由葱岭西回鹘联合其他民族建立的突厥地方政权。这个政权《宋史》称之为“黑韩”,《金史》称之为“哈喇汗”,今人译作“喀喇汗王朝”。
“喀喇”,是突厥语“黑”的意思(同时含有“北方”的意思)。该政权的的许多汗王,都喜欢冠以“Tabghaj”的称号,在出土的喀喇汗王朝的钱币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今通译作“桃花石”。如“桃花石·布格拉汗哈森”、“桃花石汗摩诃末”等,意为“中国之王”。他们称自己的辖地为“下桃花石”,即“下秦”、“下中国”的意思。
非汉文称谓的解释
由喀喇汗王朝的天才学者穆罕默德·喀什噶里于1074年编撰成书的《突厥语大词典》中,对“桃花石”词条的解释是:“桃花石,乃是摩秦的名称。秦分三部分,上秦在东是桃花石,中秦是契丹,下秦是八儿罕(即喀什噶尔)”。在这里,“桃花石”被称为摩秦,契丹、喀喇汗也被称为“秦”。它表明,当时中国分为三部分:宋朝在东部,辽朝在中部,最西部是喀喇汗朝。“秦”就是中国,土耳其、印度等国至今仍称中国为“秦”,英语、法语中对中国的称呼,也是从“秦”字加词尾演化而来的。
除喀喇汗王朝喜欢用“Tabghaj”代表中国之外,11世纪前的穆斯林史家比鲁尼的著述中则称中国为“Tamghaj”;14世纪阿拉伯史家阿尔菲达的著作中称中国为“Timghaj”;而多桑在《蒙古史》中把中国叫做“Tamgadi”。不难看出,以上这些看似不同的词汇,其实都源于一个相同的语原。只不过是在译成各种不同语言时,其辅音发生了微小的变化而已。都与“桃花石”的谐音相近。可译为“陶加斯”、“汤姆格及”、“桃格司”、“桃哈斯”等。
-
上一篇: 临川四梦是哪四部作品
-
下一篇: 古羌人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