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滴翠亭宝钗陷害黛玉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正值四月二十六日,大观园众姊妹们祭饯花神,期间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薛宝钗在追一只玉蝴蝶时,无意中听到了丫环小红、坠儿两人的对话,谈话内容还有关男女大防,就在小红要推开槅子发现薛宝钗的存在时,薛宝钗灵机一动,故意装作自己在找林黛玉,自己“金蝉脱壳”,却将黑锅抛给了林妹妹,这个情节可谓受到众多读者的非议,觉得薛宝钗过于阴暗了,尤其是丫环小红已然将林黛玉当成了知晓秘密的假想敌,更让读者替黛玉鸣不平,
且看书中记载:谁知红玉见了宝钗的话,便信以为真,让宝钗远去,便拉坠儿道:“了不得了!林姑娘蹲在这里,一定听了话去了......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她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怎么样呢?”——第二十七回
如此这般,让读者更加替黛玉担心,从而更加厌恶“栽赃嫁祸”的薛宝钗,认为此女心机极重、城府极深。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薛宝钗的心机究竟是她本人的特点,还是读者主观臆想出来的呢?笔者更加倾向于后者,因为根据《红楼梦》文本,薛宝钗当时的“栽赃”并没有主观意愿上的“陷害黛玉”之意,而仅仅是为了脱离目前的尴尬局面。
我们来看书中薛宝钗当时的心理活动: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之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今儿我听了她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第二十七回
大家注意观察宝钗的这番心理活动,从头到尾都没有涉及到林黛玉,她完全是在分析当下的情况,并想要立刻摆脱眼下尴尬的境地。宝钗此时的心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宝钗没有采用金蝉脱壳的法子,就那么呆呆地站在原地,小红一开门,四目相对,一个寄居贾府的亲戚小姐,一个贾府的丫环,此时此景,场面真真是要多尬有多尬,在这样的情况下,薛宝钗选择“金蝉脱壳”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
再看宝钗当时的行动,当时她还没有想好对策,槅子已经被小红推开了,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宝钗零秒反应,一句“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丢给小红、坠儿两人,这两人还一脸懵,宝钗已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这一系列动作都是为了摆脱眼前尴尬的处境,换句话说,薛宝钗的一切举动都仅仅是为了眼下,而不是考虑到日后此行为对黛玉的危害,而且如此紧急的情况下,宝钗也不可能想那么多日后之事。这一点很关键,这是证明薛宝钗没有主观陷害之意的最大证据。
薛宝钗撒完这个谎,还故意询问小红、坠儿“你们把林姑娘藏在哪里了”,这两人自然回答没看见黛玉,宝钗赶紧撤退,抽身就走:一面走,一面心里好笑,这件事算是遮掩过去,不知她二人是怎样。不管怎么看,宝钗都只在乎自己眼下摆脱了这个尴尬处境,甚至对于坠儿、小红是否相信自己的话,她都不在意,更不要说宝钗存在主观上的“诬赖”林黛玉的可能性了。
不仅如此,宝钗对自己的这番话取得的后续效果,其实是不确定的。小红、坠儿得知林黛玉偷听到她们的对话,她们会采取措施报复林黛玉?显然不可能,丫环敢对主子下手,这成了宫斗剧了;而且换个角度,其后这件事情并未被曝光出来,小红、坠儿也有可能会因为林黛玉没有将这个秘密说出来而感激她。所以处在不同的角度,我们会看到不同的人情世故,仅仅立足“阴谋论”,脱离《红楼梦》文本,觉得宝钗什么行为都是心机婊,无疑陷入了主观臆想的泥潭。
另外,至于薛宝钗要说出林黛玉的名字来为自己“背黑锅”,仅仅是因为这日众姊妹齐聚祭饯花神,唯独林黛玉没来,薛宝钗本来就是来找林黛玉的,而彼时情况紧急,薛宝钗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将自己此行前来寻找的黛玉作为自己脱困的契机,这很正常,完全符合一个正常人的反应,不存在任何城府。
-
上一篇: 刘姥姥说笑话时为什么宝钗不笑话
-
下一篇: 广场舞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