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事件

周敦颐为什么被称为理学的创始人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宋代有一个著名的哲学思想出现,它对中国后世的影响深远,那就是理学。提到理学,必然会想到二程朱熹等人,但我们追溯源头,就会发现理学的开山鼻祖是周敦颐,就是写《爱莲说》的周敦颐。

儒学在汉代确立正统地位后,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代的演变。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渗入,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我国在北宋时期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重建一统。这时的儒学以儒家纲常伦理为核心内容,以精巧的哲学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佛、老思想营养,建立起了唯心主义理学。而北宋时期的理学开山鼻祖,就是当时的著名哲学家周敦颐。

周敦颐自幼聪慧,喜爱读书,在家乡道州营道地方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由于涉猎广泛,周敦颐接触到许多不同种类的思想。从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一直到汉代才传入的印度佛家,他都有所涉猎,这为他以后精研古代奇书《易经》创立先天宇宙论思想奠定了基础。

在父亲病逝后,周敦颐随同母亲投靠衡阳的舅父郑向。郑向为龙图阁直学士。后来,郑向调任两浙转运使,周敦颐同母亲随迁润州丹徒县。周敦颐仁义孝顺,深得舅父郑向的喜爱。因舅父的关系,周敦颐被准试做监主薄。在任职期间,他尽心竭力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政绩,深得百姓拥戴。

由于尽职尽责,深得民心,在试做监主薄以后,周敦颐历任州县地方官吏。后来,出任南安司理参军。第二年,南安有一囚犯,法不当死,而转运使王逵却决定严加处理。众官虽觉得不当,但是他们慑于王逵的权势,都不敢出面讲话,周敦颐却据理力争,坚决要求按照律法处理。

王逵不作理会,周敦颐便弃官而去,气愤地说:“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意思是,难道可以这样做官吗?用杀不该处死的人的办法取悦上级的事情,不是我该做的。王逵终于省悟,放弃了原来的意图,囚犯免于死刑。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周敦颐是一个办事认真、不畏强权的人。二程的父亲大理寺卿程珦在南安认识了周敦颐,见他气貌非常人,与之交谈,更知其为学之道,同他结为朋友,随即将两个儿子程颢、程颐送至南安拜周敦颐为师受业。

1056年,皇帝御笔钦点,任命周敦颐为合州,也就是今重庆合川市通判。那时,合州虽然已有10000多户人家,却没有一所全州学府,读书人不多。周敦颐决定把州学办起来,改变合州文化落后的状况。

合州城外嘉陵江东岸有一座山,名叫学士山,地处嘉、涪、渠三江汇合处。由山顶往山下望去,江水悠悠,白帆点点,风景幽美秀丽。面对如此美景,周敦颐心想:这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啊,要是能把州学办在这里就好了。他向附近的人们一打听,知道这个地方是合州大乡绅张宗范的私家花园。他决定登门拜访,与张宗范共商州学之事。张宗范十分崇敬周敦颐的学识人品,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把整座花园无偿捐献了出来。周敦颐邀请张宗范主持学政,广招学生千余人,不论贫穷富贵,只要天资聪慧,都一一收录。周敦颐又遍请天下文人学士前来讲学,大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等都曾应邀前来。

合州学子读书蔚然成风,人才辈出,每年都要出一两个进士,合州州学名声大振。张宗范也由地方乡绅一下变成了开明士绅,成了北宋乡绅的楷模。据说,张宗范感到十分自豪,请来能工巧匠,在山顶修筑了一座八角亭,本想请周敦颐题写匾额八角亭,周敦颐却挥毫手书了“养心亭”3字,写毕,意味深长地解释:人,贵在养心也。

周敦颐为官30年中,过着传道授业的生活,他做郴县县令时,首先做的事就是建学校授徒;在合州时,跟他学习的人很多;在邵州即今邵阳,更是大开讲学之风。他的立学宗旨,是注重道德修养,为数百年理学开其端。他提出的一系列理学基本范畴,为二程、朱熹所继承和发展,因此人们才说他是理学的开山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