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齿常之怎么死的
黑齿常之(630年—689年11月26日),字恒元,百济(位于朝鲜半岛西南部)人。唐朝名将。
黑齿常之初任百济达率兼郡将。唐高宗灭亡百济后,率领民众抵抗唐军。龙朔三年(663年),受招抚降唐。仪凤三年(678年)九月,跟从洮河道行军大总管李敬玄征讨吐蕃。于夜间率领敢死队袭击吐蕃军营,吐蕃军溃散。因功升任左武卫将军,并检校左羽林军,并充任河源军副使。
调露二年(680年)七月,吐蕃侵扰河源,黑齿常之率军夜袭吐蕃军营,斩吐蕃军首级两千,因功升任河源军经略大使。垂拱二年(686年),后突厥侵扰唐朝,黑齿常之率军抵抗,因功进封燕国公。垂拱三年(687年),后突厥阿史那骨笃禄等侵扰昌平,朝廷任命黑齿常之为燕然道大总管反击后突厥。黑齿常之追在黄花堆大败敌军。
永昌元年(689年)九月,酷吏周兴等人诬告陷害黑齿常之谋反,将其逮捕入狱。十月初九(11月26日),黑齿常之自缢而亡,享年六十岁。圣历元年(698年),黑齿常之被平反昭雪,追赠为左玉钤卫大将军。
主要影响
综述
黑齿常之生活的时代为七世纪三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末,其活动空间为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和中国大陆的广大地区。自显庆五年(660年)百济国灭亡起,黑齿常之先后亲身参与了为复兴百济而对抗唐朝、进入唐政权任职于百济故地、作为入朝蕃将守卫唐边疆地区等多项活动,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黑齿常之自年少时起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反映了中原儒家思想在朝鲜半岛早已泛传播以及当时中朝文化沟通交流频繁的史实。
第二,黑齿常之在百济国灭亡后参加百济复兴运动,说明七世纪六十年代初百济初亡时,唐与原百济国臣民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唐罗联军虽灭亡了百济,也并未能使百济故地的局势得到完全控制,日本亦卷入此时期唐与朝鲜半岛的关系之中。
第三,黑齿常之降唐后被派在百济故地任职的情况,是与唐对百济故地的治理政策密切相关的,同时它还透射出随着彼时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唐在半岛的实际行动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龙朔三年(663年)以后百济故地局面基本稳定下来,复国希望已十分渺茫,唐济之间的纠葛亦可宣告结束,之后唐将其注意力又转回到朝鲜半岛的高句丽。
第四,黑齿常之实际上代表了唐代社会的一类特殊人群,即蕃将。由于高丽、百济的平定,大大改变了蕃将的构成,开启了朝廷重用东北和三韩地区的蕃将的时代。黑齿常之长期活跃在唐朝的西北部和北部边疆,为唐边疆地区的稳定做出巨大贡献。
复兴百济
黑齿常之出生于百济的大家族,成长于百济社会,显庆五年(660年),百济国灭亡以后,黑齿常之参加到百济复兴运动的行列中。在百济已亡的情况下,黑齿常之能够率众抵挡唐朝名将苏定方,收复百济多座城池。后来,在不利形势无法逆转、百济复国无望的情况下,黑齿常之审时度势归降了唐朝,此举动实际上使百济故地百姓尽快摆脱战争,恢复安宁起了客观推动作用。
唐朝靖边
黑齿常之虽为百济人,却长期任职于唐政权内部,经历了唐朝在七世纪后半期的很多安内靖边的战事。黑齿常之长久地捍卫着唐边疆地区,对抗吐蕃和对抗后突厥是他在唐最突出的两大功绩。七世纪七十年代,崛起的吐蕃开始大规模进攻西域,对唐的西北部边疆构成巨大威肋,且这一时期的唐朝对吐蕃则基本上只能被动地防御,而一些欲借此时机复国的东突厥贵族于七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先后起事,尤其是永淳元年(682年)建立的后突厥汗国屡屡侵扰唐北部边地。
从总体局势来看,无论是面对吐蕃还是后突厥,此时期的唐朝都颇显乏力,在双方的战争中常处于劣势地位。黑齿常之凭其杰出的战争才能,在镇守河源期间使吐蕃闻风丧胆,有效地阻止了强盛时期的吐蕃在青海地区的扩张,在与后突厥的战争中他也为唐朝取得了为数不多的胜利,还一度创造了扭转不利局面的机会,于劣势之下能取得如此成果,这已是十分值得称颂的功绩。除了为唐朝边疆地区的安定做出巨大贡献外,黑齿常之还参与了平灭李敬业叛乱的活动,为唐朝内部的安定也贡献了力量。
-
上一篇: 王方翼是一个怎样的人
-
下一篇: 豫剧豫西十八家老国公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