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人物

胡适给大学毕业生的三剂药方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6

在1932年7月3日出版的《独立评论》上,有一篇胡适的文章,标题是《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当时,距“九一八事变”还不到一年,乃“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于是毕业生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胡适认为,青年们离开校园以后,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欲望,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和追求。胡适提出三种“防身的药方”,劝大家试试。

第一个“药方”是“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去研究。

为什么要研究一两个问题呢?因为“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都是因为要解决问题而产生的。同学们在离开学校以后,如果没有一两个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保持追求学问的热情。

相反,“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天天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诱你去解决他,天天对你挑衅笑你无可奈何他,——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撙衣节食去巴结她。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服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从这些话里可以看出胡适在深刻中不乏幽默。

第二个“药方”是“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

胡适指出,离开学校以后,大家都要找一个“吃饭的职业”。如果这个职业与你的兴趣爱好相距甚远,那么所谓“工作就往往成了苦工”。所以,为糊口而从事某种违背个人兴趣的工作,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这样一来,你在业余时间所干的事情就特别重要。胡适还说:一个人的前途往往取决于他对业余时间的利用。如果在业余时间去打麻将,那就可能成为一个赌徒;如果在业余时间为社会服务,那就会成为一个社会改革者;如果在业余时间研究历史,那就会成为一个历史学家。

第三个“药方”是要有一点信心。

当时的环境,用胡适的话说,“眼中所见,耳中的闻,无非是叫我们悲观失望”,但是他认为,这也正是要培养信心的时候。他说,佛典里有一句话叫“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丢掉的意思,因此我们也应该有“功不唐捐”的自信。仔细阅读胡适的著述,经常会看到“功不唐捐”四个字。这与他“自古成功在尝试”的理念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