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文化

全真道起源于什么时候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全真道,道教主流教派,嗣老君遗教、秉东华演教、承钟吕传教,开宗于辅极帝君王重阳。以全老庄之真、苦己利人为宗旨。开宗祖师王嚞,道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早年曾应武举为状元,入仕,后辞官归隐。正隆四年(1159),在甘河镇遇仙,为汉钟离和吕洞宾,得授金丹口诀。遂隐居终南山,修道三年。大定年间出关赴山东传教。招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大弟子,世称全真七子。

全真道有龙门派、随山派、遇山派、华山派等诸派之分,但仍以全真道为代称,祖庭为重阳宫、永乐宫、烟霞洞。全真道历史上有两个比较兴盛的时期,一是金元时期丘处机真人和尹志平真人的扶教,二是清时期王常月祖师的中兴,而各个时期都有其不同之特点。

全真道在阐发内丹学方面最是成绩斐然。在明清道教衰落时期,只有全真龙门派一度“中兴”。全真教全面而深刻的继承了传统道家思想以外,更将科仪、戒律、符箓、丹药等道家文化瑰宝重新整理。为今时今日的道教奠定了根基。明清两代在全国各地,乃至东北、西南、西北等边远地区广泛传播。

宗派发祥

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在陕西的终南山下刘蒋村中,便出了一位为后世道教全真道的祖师王重阳。他原名中孚,字允卿。后来修道,改单名为嚞,字知名,道号曰重阳。他自幼便慷慨好义,文武双绝。而且在二十岁左右,便中过进士,很有文名。

本传称:“当南宋建炎四年,金太宗天会八年,封刘豫为王,国号齐,改元为阜昌初年。抚治河外,不及于秦,岁屡饿,人至相食。时咸阳醴泉,惟师家富魁两邑,其大父乃出余以周之,远而不及者,咸来劫取,邻里三百户,余亦因侵之,家财为之一空。有司率兵捕获,将置之法。师曰:乡人饿荒,拾路所得,吾不忍置之死地。有司贤之,遂释不问,人服其德。金海陵炀王正隆四年,师忽自叹曰:孔子四十而不惑。孟子四十而不动心。予犹碌碌如此,不亦愚乎?”不久,便遇吕纯阳化身的点化,就修道了。

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王重阳在终南山凿活死人墓,坐于墓中。几年后得道开悟,填活死人墓,迁刘蒋村结茅,与玉蟾和公、灵阳李公三人同居修炼。此时王重阳想起了醴泉县再遇真仙吕祖时“速去东海,投谭捉马”的启示,乃于大定七年(1167)四月二十六日自焚刘蒋村茅庵,经北邙山上清宫,于闰七月十八日抵山东宁海州,开始了“投谭捉马”的传道生涯。

大定七年(1167)九月,邱处机自昆嵛山来谒于全真庵,请为弟子。王重阳为之训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同年冬,谭处端环内出家。训名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

大定八年(1168)二月初八,马钰出家,训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是日,玉阳真人王处一自文登牛仙山来,愿为弟子,训名处一。二月底,王重阳挈丹阳、长真、长春、玉阳入昆嵛山石门口,开烟霞洞居之。三月,广宁真人郝大通来昆箭山出家,训名大通,号恬然子。八月,王重阳掣五真人,自烟霞洞迁居文登县姜实庵,立三教“七宝会”。

大定九年(1169)四月,王重阳引丹阳、长真、长春、广宁迁居宁海州金莲堂,途中至龙泉时,为查山玉阳公飞伞传号。重午日,马钰妻孙不二诣金莲堂出家,训名不二,号清净散人。八月,王重阳在宁海立三教“金莲会”。九月,王重阳到登州福山县立三教“三光会”,于蓬莱立三教“玉华会”。领丹阳、长真、长春西至莱州,化长生真人刘处玄出家,训名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十月,于掖县立三教“平等会”。

金帝征召和奉诏大醮不论对王玉阳个人还是全真教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对王玉阳,“洞居九年”,受到皇家赏识,才华得以施展,理想得以实现,其个人威信和影响都达到顶峰,使这一时期成为王玉阳人生的黄金时代。同时,金帝征召问道说明全真教已引起最高统治者的注意,全真教的发展走上第一个台阶,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转机。

从开创全真道的祖师王重阳的事迹看来,如果推开神仙的道业而不谈,另从国家民族兴亡的角度,来看衰乱时代中仁人志士的用心,便会使人发生无限的感慨。假使用历史的观点来追论,伟大的人们,有的在哲学上名垂万古,有的在宗教上与天地同休,他们建立了不世的功业。

但是,这些伟大的超人们,生当其时,没有哪一个不是遭逢时世的衰乱,由于政治、社会衰败的反应,而另觅人生究竟的道路而来的。至于借此而寄情物外,将一片悲天悯人的血泪,洒向虚空的,其心尤可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