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没有诸葛亮名气大的原因
荀彧作为曹魏五谋臣之一,他的智谋自然没法说,但是却远远不及诸葛亮。这一结果应该从双方身上找原因。
荀彧
先来看看荀彧的这一生——出生世家,28岁投曹操,被曹操视为自己的“张良”,帮助曹操制定统一蓝图以及军事战略规划,从吕布偷袭兖州,到官渡大战,再到夺取荆州,荀彧的功劳可谓是天大的!而在巩固后方,保障后勤,治国安邦方面,更是一个奇才。
战略谋划上如此了不起,在品行上,也是一个德行很高的人。司马懿曾说:“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意思是说:“说古人有些太远了,我不知道。就说这百十年间,最佩服的贤才就是荀彧!”
从龙之初就被委以留守重任。兖州叛归吕布之战,荀彧和程昱以区区二位谋士之力力保三县,守住曹操基本不失。而后放弃攻略徐州破吕布定兖州,劝奉天子。步步为营均出自荀彧正确的战略指导。都说郭嘉有识人之能,荀彧完全有过之而无不及。官渡战前荀彧对袁绍本人极其文武诸臣的评价分析事后一一应验。四胜论虽不如十胜论华丽,但终究是正史记载。相持阶段曹操动摇,荀彧一边在后方朝中帮助曹操稳定局势,一边还要坚定曹操决战的信心。由此也可见荀彧在曹操心中的重要地位。决定曹操命运的官渡之战说荀彧为其胜利的奠基人是绝不为过的。
首先和人的性格和做事风格有很大的关系,荀彧性格温文尔雅,是典型儒生类,不善于争功名,荀彧出谋划策都是循规蹈矩,不像诸葛亮的奇,所以没有典型的知名事件让后人传颂。
其次,是荀彧本身系汉,而曹家后人为了避免后人评论杀功臣,而史官又系于曹氏权利压制,应该没着重描写。
荀彧的形象便很难抽象。要说才,汉末三国时代人才多如过江之鲫,不说别的,头顶就有曹操压着,荀文若也没啥竞争力。要说忠,虽然末了替汉室尽了忠,但前半截该怎么算,放着这么多十足真金的忠义之士不崇拜,偏找拧巴的半截忠臣荀文若。更有甚者,拥汉派眼中荀彧是曹操属臣,拥曹派眼中此公又成了汉朝遗老,真是两边不落好。
诸葛亮
诸葛亮不用多说了,一首《隆中对》就流传后世,典故太多,而且他的鞠躬尽瘁,死而不已的精神,更是得到了后主刘禅等的赞扬,他的精神在当时被歌颂的很伟大,就自然而然的知名度高了!
诸葛亮是个近乎完美的偶像,几乎没有值得诟病的短板。要忠有忠,要义有义,要仁有仁,要智有智,推崇儒家,这位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典范,到了搞儒法斗争的当口,又是位响当当的法家代表人物么。
还有在普通人的认知里诸葛亮的形象经过后世一遍又一遍的完善和美化,达到了一个所有历史人物中罕见的高度,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了一个忠善至美的象征,在中国人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也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意味着什么。相比而言,荀彧的名字就没有这么恐怖的普及性,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谁,更不甚至连他的名字都不会念,“苟或”的梗就是这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