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人物

苏洵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在唐宋八大家中,苏洵一家就占了三位。而其中的苏轼、苏辙两兄弟更是文采斐然,无人不知。哥哥苏轼才华横溢,诗词书画无所不精,直到今天还家喻户晓。弟弟苏辙诗名虽不及其兄,但官名更盛,一度身居宰相高位。这两兄弟有如此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的父亲苏洵的言传身教。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一个中国历史上无人不知的人物。因为在古代儿童启蒙教材《三字经》中,就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的句子。作为一个大器晚成的典范,常常被人用来作为榜样,教育那些从小没好好读书,长大害怕读不好书的人。

苏洵对孩子的管教,不是打骂,而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作为成年人,苏洵一旦下定决心,就有毅力坚持学习。但对孩子而言,读书远不如玩耍有趣。于是,苏洵决定培养两个孩子的学习兴趣。每当孩子玩耍时,他就有意躲到角落里去读书,两个孩子一靠近,他便故意把书藏起来。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苏轼和苏辙也不例外。为了一探究竟,他俩趁父亲不在时,把书找出来认真地读起来。慢慢地,两个孩子对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一旦让孩子爱上了读书,他们父子三人便一同学习,互相激励。苏轼和苏辙智商都很高,很多内容一学就会。为了激励他们,苏洵便下更大功夫来学习。此外,苏洵还常常把他们写的文章贴到家里的墙上,来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但是贪玩毕竟是孩子的天性。苏轼和苏辙难免有懈怠的时候。于是,苏洵作为严父的身份又体现出来了。据说他准备了一把一尺长的铜戒尺,每当两个孩子懈怠,完不成当天的学习任务时,就要受到惩戒,用戒尺打手心。为此,还给苏轼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几十年后,在苏轼六十岁被贬居海南期间,有一次梦见小时候没有按时背诵《春秋》一书,被父亲惩戒,吓得出了一身大汗。醒来之后,苏轼写了一首诗。

夜读

宋苏轼

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

计功当坒春秋余,今乃初及桓庄初。

怛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钓鱼。

我生纷纷婴百缘,气固多习独此偏。

弃书事君四十年,仕不顾刘书绕缠。

自视汝与丘孰贤,易韦三绝犹然仙。

如我当以犀革编。

可见苏洵的教育又是多么严格。但是这个严格是建立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之上的,不像我们今天,家长在那儿看电视、玩手机,然后要求孩子完成作业。我们今天很多家长教育没有效果,就是因为你没和孩子一起学习,没有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没有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正是在苏洵的有效的教育下,苏轼苏辙兄弟的文学水平迅速提高,苏洵自己的学问也突飞猛进。公元1056年,苏洵带两个儿子进京,参加第二年科举考试,苏轼和苏辙同时考中了进士,二人从此走上了仕途。苏洵也因文章写得好,被欧阳修等人推荐给朝廷。一时,朝中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苏洵,苏洵也因此声名大振。为后人留下了《六国论》、《辨奸论》等著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