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有哪些流派
中国当代玉雕工艺,从大的流派来说,可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以北京为代表,涵盖辽宁、天津、河北、部分河南、新疆等北方各省市,南派则包括长江沿岸及以南地区,并分为几个支派,包括以上海为代表的“上海工”,以苏州为代表的“苏州工”,以扬州为代表的“扬州工”,此外还有“广东工”和“福建工”。上海玉雕以白玉为主,也有少量的翡翠制作。
北京玉雕
北京玉雕的技艺源远流长,深厚精湛,在制作上量料取材,因材施艺,尤以俏色见长。我们在识别北京玉雕时,一般从玉雕的质地、色泽、雕工和纹理入手。首先北京玉雕的质地坚硬、晶莹细腻,而南派玉雕用的一般是软玉;其次北京玉雕色彩绚丽,玲珑剔透,南派的玉雕色彩柔和,第三,北京玉雕的雕刻十分注重造型,具有宫廷艺术的风格,而南派玉雕一般造型比较随意,风格比较粗犷。总之北京玉雕不仅色润形美,还能保存千年万载,因此深受到收藏爱好者的喜爱。中国人一直把玉器看成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古时的有钱人常随身佩带玉器。于是,一大批玉器艺人便云集在北京崇文门花市一带,北京就成为中国的玉器中心。
玉器行业是旧北京地位相对较高的行业,它的名手名家们很受人尊敬,艺人的报酬也较丰厚,并被尊为“先生”。始今的玉器在创作风格上承袭了旧时的传统,北京玉器厂曾经雕制过一对火柴盒大小的“龙凤呈祥”佩,体积如此之小,还是精细地雕成了浮琢的龙、凤、蝴蝶、双喜等图案,于方寸之中感到了异常的深远。另一件杰作是“盗仙草”:白娘子红装素裹,于飞奔追逐之中口衔一株黑灵芝,令人叫绝的是,玉雕中的颜色全是利用玉石的原色。
苏州玉雕
苏州玉雕自古闻名,早在原始社会石器时代,就能制作十分精良的玉器,考古挖掘出土了大量良诸文化时期的琮、璧、钺、铲、珠、瑗等等玉石制作的礼器,闪烁着吴地(苏州)先民的聪明智慧和审美情趣。
明代,苏州手工业进入了全盛时期,特别是苏州玉雕业。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称:“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苏州玉雕,当时已誉满全国,琢玉大师陆子冈,“名闻朝野”、“可与士大夫匹敌,”特别是他擅长雕作阴地阳文,更善镂雕、净雕,被称为“吴中绝技”。
清代苏州玉雕业,已形成独立的手工业,集中在城西阊门里专诸巷及天库前吊桥一带。那里苏州作坊林立,高手云集,琢玉的水沙声昼夜不停。在同行业间,实行专业化分工,有开料行、打眼行、光玉行等,形成规模生产。专诸巷玉行,人才辈出,曾向清朝廷输送了不少苏州玉雕高手,赫赫有名的陆子刚、姚宗仁、郭志通均出身于苏州专诸巷玉工世家。乾隆皇帝还把画好样的玉料嘱托苏州织造官,令其在苏州专诸巷精心雕琢。
新苏州玉雕中,以蒋喜、杨曦、葛洪、瞿利军等的作品为代表。苏州玉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蒋喜主要以仿古见长,仿古子冈牌、仿古瑞兽、扳指等为主要类型。苏州玉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曦以创意见长,突破传统的表现手法,写实写意相结合,作品意境悠远。苏州玉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葛洪也以仿古见长,多用龙凤纹及兽面纹元素,写实写意相结合,以手把件为主,作品浑厚大气,刀法清秀又不失锐利。苏州玉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瞿利军的作品为典型的江南风格,以小件为主,山子、花鸟、器皿、人物均有涉及。
海派玉雕
海派玉雕是中国玉雕四大流派之一,形成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当下玉雕艺术中有很强的影响力。一批优秀的海派玉雕师脱颖而出,创作出不少极具收藏价值的艺术精品,为玉雕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
海派玉雕,是以上海为中心地区的玉石雕刻艺术风格的派系。海派玉雕的真正贡献在于“海纳”和“精作”。它的“海纳”包容万象——绘画、雕塑、书法、石刻、民间皮影和剪纸、当代抽象艺术,只要是美的,只要是好的,却又离原点不远,可贵的是“海纳”消化后却依然“苗条”。
海派玉雕的“精作”更让人惊异,料色的应用、异想、巧作和精制独具匠心;题材的传承、转化、创新和出挑非常丰富;工艺的理解、发扬、运用和变幻更加神化;思想的发现、嫁接、延续和突破无愧于时代……海派玉雕的艺术家们创造和发展了海派风格,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新的收藏、投资热点。海派玉雕在形成至今,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形成过程。
1、形成初始阶段19世纪初,上海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贸易的重要港口,以至于苏州、扬州及其周边地区的玉器制品都通过上海口岸向外输出,这种态势为上海玉器雕刻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苏州、扬州等地区的雕刻艺人大量涌入,在这东方的大都市中找到了施展自己才能的理想天地。,当时像著名的古董风格玉雕大师王金洵、万源斋、傅长华、尤洪祥,人物、动物雕刻大家杨恒玉、胡鸿生、顾咸池等,都在上海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吸收了新的文化营养,大显身手,于是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玉雕风格——海派风格。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玉器作坊、店铺达200多家,有200多人从事雕刻专业工作,主要生产佛像、仕女、炉瓶等摆件雕刻品,“苏”、“扬”玉雕各自沿袭了当地的传统技艺特色。当时,上海玉雕业中,主要适应洋人需求而生产制作的被称为“洋装派”,扬州帮艺人生产以摆设玉器为主,多属“洋装派”;而苏州艺人专做玉首饰、花饰,以玉首饰和把玩件为主,被称为“本装派”;另有一支专做青铜器造型以及仿秦汉以来古玉为主的,被称为“古董派”。
20世纪30年代,上海玉雕摆件类作品已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翡翠珍珠塔》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最高奖,《翡翠大宝塔》被美国旧金山博物馆长期收藏。
2、传承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家重视人才培养和雕刻装备的改进,海派雕刻行业发展迅速。80年代末,上海地区玉雕从业人员逾2000人,作品品类达200多种,作为海派五大类雕刻品种的炉瓶器皿、人物佛像、花鸟、走兽和天然瓶都已初具规模。“雕琢细腻、讲究章法、造型严谨、庄重古雅”,以及“炉瓶器皿精致、人物鸟兽生动传神”,成为海派玉雕的主要特色。20世纪50年代以来,其代表人物有“炉瓶宗师”孙天然、孙天仪,“三绝艺人”魏正荣,“传承创新”者周寿海,“南玉一怪”刘纪松和“飞兽大王”董天基等。
炉瓶器皿类是海派玉雕最具标志性的创作。海派风格的炉瓶器皿以稳重典雅的造型、古朴精美的纹饰、富有浓厚的青铜器趣味,在中国玉雕行业中享有盛誉。三脚香炉、四喜炉、五亭炉、天鸡瓶、端炉、羊尊、犀牛尊、百佛炉等都是海派玉雕久负盛名的代表作品。《墨碧玉周仲驹彝》、《青玉兽面壶》等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著名海派雕刻大师、“南玉一怪”刘纪松设计制作的《翡翠百佛炉》,在高7.5英寸、直径8英寸的炉瓶上雕刻了100尊造型不同、神态各异的佛像,在1980年9月日本横滨举办的中国上海工艺品展览会上引起轰动。
老艺人黄德荣创作的《珊瑚百花瓶》、《紫翡翠龙凤天然瓶》、《羊脂白玉巧雕蝴蝶菊花瓶》、《白玉海棠薄胎瓶》、《墨碧玉万寿万年灯》、《玛瑙冠上加官》、《白玉五羊》、《青玉独角兽》、《黑白玉调色器》、《墨玉犀牛尊》等等一大批海派名作,在业内引起巨大轰动,并享誉国内外。由三绝艺人魏正荣领衔设计、13位雕刻技师合作雕刻的巨型密玉《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重2500多公斤,历时三年,于1962年完成。
艺人们运用了圆雕、浮雕、透雕等技艺,生动刻划了我国41名登山队员的英雄壮举,作品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1979年,在一块7300多公斤的罕见巨型青玉上,萧海春、韩国卫、朱宁芳、许康先、虞龙喜等20余位当代最为杰出的大师和雕刻技师,设计制作了高2.6米、宽1.4米的《万水千山图》,再现了红军长征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成为当代海派的又一巨作。
3、创新繁荣阶段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迎来了玉雕创新繁荣的又一个春天。海派玉雕推陈出新,兼容并蓄,在江浙地区玉雕艺人的雕刻风格基础上,既融汇扬帮、苏帮、南帮以及宫廷玉雕的工艺风格,又继承了中国明清玉雕精华,博采众长,在“细腻”上下功夫,由此涌现出大批具有代表性的玉雕高手。
当前,海派玉雕中最具特色和传统的炉瓶器皿类,也璀璨夺目。宋鸣放、戴永才、瞿惠中、李玉华、蒋大雄、钟建林和韩永年创制的海派炉瓶器皿,以“规矩、对称、端庄”享誉海内外,有“七君子”之称。“七君子”的作品板扎、严谨又不失动感,用料十分讲究,是“功力派”的杰出代表。
在新世纪,海派玉雕的能工巧匠们,都像“八仙过海”那样,各施才华,各显神通。盛世年华,海派玉雕还善于运用各类玉石的天然形状和不同色泽,因料制宜、因材施艺,造型挺秀,形成了俊俏飘逸的“海派”艺术风格,它与北京宫廷派等几大流派共同形成了当代中国玉器的时代新风貌。
扬州玉雕
扬州本地并不产玉,但古代扬州的便利交通及富庶市民却为玉雕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来自全国各地的珍贵玉石都在这里加工,顿时身份百倍。每一块玉石的成分、色泽、形态、大小均不相同,玉雕大师善于依照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首先构思出玉器的造型,然后才进行仔细的雕琢。
有时候一件大的玉雕作品要一个人雕刻十几年扬州玉雕所用玉石质地坚硬缜密,硬度为摩氏4至8度,手工雕琢技术较为复杂,其工艺特点是琢磨,即"琢玉"与"碾玉"。扬州玉雕使用的玉料有新疆的白玉、青玉、碧玉,辽宁的岫玉、玛瑙、黄玉,江苏的水晶,湖北的绿苗、松耳石,广东的南方玉及巴西的玉石,缅甸的翡翠,阿富汗的青金,加拿大的碧玉和日本的珊瑚等。
扬州玉器分炉瓶、人物、花鸟、走兽、仿古、山子雕6个类别,品种齐全,花色繁多。历代扬州玉雕分别保留了不同时期的艺术特征,如西汉的《白玉蝉》以和阗玉雕成,采用"汉八雕"的手法,线条凝练挺拔,推磨极见功夫;清代的《大禹治水》多种手法并用,属于稀世珍品,它以新疆青白玉为材料,高224厘米,前后雕琢6年,用工15万个,耗费白银一万五千余两。
扬州玉雕创造性地将阴线刻、深浅浮雕、立体圆雕、镂空雕等多种技法融于一体,形成了"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的基本特征,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著称于世。扬州玉雕构图新颖、造型优美、做工精致。其中,尤以"山子雕"及"练子活"技艺独具一格,显示了扬州玉雕艺人精湛的技艺。当今的扬州琢玉艺师,全面继承了传统的扬州玉雕优秀技艺,锐意创新,在实践中遵循"量料取材,因材施艺"的琢磨工艺规律,结合时代的要求,不断提高"相玉"能力及雕琢技艺,创作了大批构图新颖、造型优美、做工精致的产品。他们的"山子雕"和"练子活"技艺独具一格,显示出扬州玉雕工艺技法的精湛。
扬州从事玉器生产的企业普遍面临成本高(玉石价格年年上涨)、费用高、赋税高等困难,生存极为不易。扬州玉雕加工的原料主要来自新疆。
同时玉雕为手工操作,生产周期长,由于玉雕技艺的学习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心血,在雕琢的过程中又要创作者有自己的创意和思维。付出与报酬不相称,雕玉器不如在餐馆雕萝卜,致使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玉雕技艺的学习,玉雕技艺后继乏人。这两方面的原因直接导致现有技术人员大量流失,青年人不愿学习和从事这项手艺,扬州玉雕技艺后继乏人,亟待保护、抢救。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扬州市的江春源和顾永骏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南阳玉雕
经过玉雕艺人和科技工作者挖掘、整理传统技艺,吸取外地经验,南阳玉雕的工艺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以技巧的灵活及色泽显贵著称于世。业内人士介绍说,由于独玉色彩丰富,浓淡兼备,一块石料上面往往各色杂陈。这就要求雕刻者要全盘考虑,既要有精彩的布局构思,又要巧用各种颜色,使得整个作品妙趣天成,让欣赏者禁不住拍案叫绝。南阳玉雕制作的《卧龙出山》,利用独玉色彩丰富、鲜素一体的特点,严谨布局,巧用俏色,雕刻精细,气势雄伟,它重3.8吨,长2.5米,高1.6米,是我国最大的巨型玉雕,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用精选的独山玉制作的五环炉、花薰,吸收了古代青铜器和其它工艺品的特色,创造了多层转球花薰黄,造型古朴端庄,技艺巧夺天工,在法国举办的国际工艺品展览会上,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南阳人在玉雕加工上,选用原料非常丰富,除独玉外还有来自辽宁岫玉、缅甸翠玉、阿富汗白玉、加拿大碧玉、俄罗斯白玉以及珊瑚、玛瑙、芙蓉石、水晶石、紫晶石、红蓝宝石等150多个玉种。
的确,历经千年兴盛而不衰的玉雕产业,形成了浓郁的、博大精深的南阳玉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代代相传、层出不穷、技艺高超的南阳玉雕艺人。南阳的玉雕艺术大师们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不断引进、吸收、创新艺术设计雕刻手法。正是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美玉资源相结合,才使得南阳玉雕这一艺术瑰宝得以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惊世之作也不断问世。为弘扬南阳悠久的玉雕文化,每年“五一”前后南阳都会隆重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南阳玉雕节”。
南阳玉雕艺术大师们设计雕刻的以诸葛亮躬耕隐居于南阳卧龙岗为背景的“卧龙出山”以及“九龙转动花薰”、“鹿鹤同春”、“万里长城”、“九龙晷”等40余件精品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多件产品被作为稀世珍宝由故宫博物院、美术馆和收藏家收藏。
《九龙晷》礼品长199cm、宽110cm、高80cm、重500kg,该礼品设计风格新颖独特,巧妙构思,匠心独运,把南阳独山玉特有的各种色彩巧妙利用,采用浮雕、透雕、镂空、线刻等多种雕刻手法,使这件产品线条流畅,形神具备,气势雄伟。九条盘龙环绕日晷,表明九州华夏儿女紧密团结,和睦相处,同时表达了九九归一之意。整幅作品寓意民族团结、国家昌盛、祖国统一,表达了河南九千万人民喜迎澳门回归之深情。
被誉为“国之瑰宝”、重3500公斤的玉器“渎山大玉海”,是元代忽必烈犒赏三军时盛酒的器物,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最大的巨型玉雕,为中国划时代的艺术珍品,也是世界宝玉石发展史上罕见的杰作。但问世700多年来,其玉料一直众说纷纭,未能认定。在论坛上,经过20余名国内知名玉器考古、收藏专家仔细观察、研究,并与南阳的独山玉矿样品反复对比、鉴定,认定制作于元代、现陈列于北京北海公园团城的“渎山大玉海”玉料为南阳独山玉。至此,一桩“千古悬案”一锤定音。
-
上一篇: 荷兰儿童节是什么时候
-
下一篇: 荷兰怎么过圣诞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