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三灵的传承与保护
绕三灵是白族民间文化的荟萃,承载着白族许多重大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绕三灵拥有超高的传承与保护价值,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价值
传承价值
“绕三灵”实际上是白族民间文化的大荟萃,是各种音乐歌舞艺术的大展演,它集合着流行于大理白族民间的几乎所有门类的表演艺术,充分展示了洱海地区白族民间艺术丰富多彩的存在状况和高度的艺术成就。
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价值
绕三灵”体现了古老的白族“本主”紫拜和社祭文化,承载着白族许多重大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大理地区长期的农耕历史和相对稳定的文化环境,使大量原始农耕祭祀的札仪,在绕三灵活动中被保留下来。通过以歌舞娱神的形式祭祀本主,成为白族文化传统得以保持和延续的重要因素。除农耕祭祀和本主信仰外,绕三灵活动的文化内涵中传递着白族非常重要的生殖崇拜信息。
平台传承价值
“绕三灵”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个稳定的民间文化活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它所包含的歌舞艺术不仅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固定模式,而且通过活动本身使技能得到了不新的开发和提高。由于其在民间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影响,因此成为白族民间歌舞艺人进行技艺交流和传承的重要舞合。日常生活中,白族的传统舞蹈已很少见到,但“绕三灵”却以整体规模展现。通过绕三灵的活动,大理白族传统的歌舞形式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
服饰打扮的工艺价值
“绕三灵”人的穿着打扮独具特色,极尽标新立异之能事。透过服布装扮这个侧面,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的艺术审美观、高超的工艺水平和创作天才,记忆着白族民族服饰的形成、发展历史、折射出深厚的白族文化内涵。
传承现状
面对时代变迁和强势文化的冲击,绕三灵这一古老的民间文化活动正面临逐渐消逝的危机。1987-2007年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改变和现代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大理白族的生活方式有了较大改变。加上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社会成员流动性的增强,使得拥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白族村落文化不能处于主导地位,长期以来维护和支撑着白族传统生活方式的价值观念也正发生急剧变化,白族传统社会的农耕文化日益衰弱,传统道德观念受到了巨大冲击。加之当地旅游业开发和村落人口不断増加等因素,使得绕三灵活动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有了较大改交,这种交化加剧了绕三灵活动的衰退。这一古老的白族民间文化活动将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危机。
保护措施
2016年3月25日,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族“绕三灵”活动线路保护点之一,喜洲镇金河村委会河矣城自然村“仙都·洱河祠”被大理州文体局、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挂牌保护。
大理州文体局、大理州白族学会等,组织遗产持有人捐款,并向当地政府申请补助,对绕三灵主要活动场所的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挂牌进行保护;组织了绕三灵的专题调查,收集、采录了相关影像资料及传承人档案;以赵丕鼎等为代表的传承人在当地社区开办了培训班、传习所,教授绕三灵的相关表演技艺;大理市大理镇、喜洲镇庆洞村等社区、学校等群体,定期自发组织开展绕三灵技艺的传承活动,鼓励青少年学习绕三灵相关的传统文化和表演艺术。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大理白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白族绕三灵”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
上一篇: 火把节为何又叫星回节
-
下一篇: 火把节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