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人物

扬雄有哪些后世存在的遗迹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少而好学,博览群书,通晓文字,研究义理,潜心于学问而终成大家。据说扬雄口吃,不能够快速讲话,于是也养成了静默沉思、无欲无求、平易宽和的性格。扬雄曾拜严君平为师,学习黄老之术。

严君平本名庄遵,字君平,后来汉书中讳汉明帝刘庄的名字,于是将其改为严遵。严君平晚年隐居在平乐山,设馆授徒及著述于此,是玄学的启蒙人物。平乐山也叫横山,严君平授徒的场所被称为“横山读书台”。严君平宣讲老庄哲学四十年,还成功地预言了“王莽服诛,光武中兴”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据说扬雄上山拜师时,行过跪拜礼,依照规矩给老师献上了十条腊肉,严君平却摆手不收:“罢了罢了!我这里不讲这些礼数的!”因为严君平主要讲授的是道家学问,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教诲焉”是孔子说的,所以严君平的意思是,这种儒家的拜师礼并不适合这里。但是扬雄却坚持道:“惠王济民,本无相犯,兼之则中庸之道也。”严君平听了扬雄的话,认为这个年轻人很有见地,于是正式收他为徒。扬雄住进了横山,从学严君平八年,终成一代大儒。

子云亭

子云亭在历史上四川有三处,一处是成都扬雄故居的“子云亭”,此亭早已不存,遗址亦众说纷纭;另一处是修建在郫县城郊扬雄故乡友爱镇的子云亭(此亭为真正的子云亭),清代乾隆年间迁建于扬雄墓侧,亭已不存在,只剩下土台一座。至今犹存的就是绵阳西山景区的子云亭(此亭是绵阳市政府于1987年修建的)。在这个景区内有一大一小、一新一旧两座子云亭,由此可见绵阳人民崇文尚艺,礼拜先贤的市风和醇厚民情。

子云旧亭在扬子云读书台上,读书台位于凤凰山左翅膀端之山畔,为一上面平坦的坚硬盘石。岩石前端有摩岩浮雕“扬子云真像”和扬雄传略,据民国版《绵阳县志》记载为宋代镌刻。岩石右侧摩岩浮雕大龛90多尊,均为唐懿宗威通十二年镌刻的道教石刻。子云旧亭就修建于盘石之上,不知最早建于何年。《绵阳县志》记载民国6年(1917年)重修的子云亭是木结构的长方形亭台,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毁。到20世纪70年代,绵阳县城建局在原址上又重建了一座砖混结构的六角亭,至今犹存。

1987年,绵阳市人民政府在凤凰山凤头上新建子云亭,占地10余亩,建筑面积1400多平方米,高23米,共三层,集楼、台、亭、阁于一体,外形典雅,雄伟壮观。在子云亭景区庭院入口处由成都著名书法家方滨生书写的刘禹锡《陋室铭》镌刻于此,以彰显西蜀子云亭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文化影响。庭园中是扬雄巨型花岗石雕像,一代辞赋大家的风采栩栩如生地展示在游人面前。子云亭下的陈列室中,陈列着扬雄的《太玄》、《法言》等哲学、汉赋作品。子云亭的楹柱上楹联中,有一副由高显齐先生撰联白允叔先生书写的长联,最能体现扬雄的华章与绵州新貌,与子云亭胜景相得益彰,组成西蜀又一著名景区的盛况:

墓葬

扬雄墓位于成都市郫县友爱镇子云村南一公里处,又名子云坟。墓为汉代砖室墓,呈圆形,封土堆高出地面约6米,墓周长81米。该墓葬早期曾被扰乱破坏,后历代多次维修。据清同治本《郫县志》载:“扬雄墓,在县西二十里。”,“清道光中,邑令黄初,为植柏树,杨得志(后任署理知县)立石表墓”。墓南侧有小河一条,据载咸丰末,河水冲坍墓足,乡人周子升伐石培护,并将河道改向,扬雄墓始得完整。墓地原存古柏,墓周围原有石栏、石凳、石碑等。石栏上镌联“文高西汉唯玄草,学继东山是法言”。“文革”时古柏、石栏、石凳、石碑、石柱均被毁,现已不存。

墓现为圆形,高数米,直径10米,封土若小丘。墓地开旷,东西有农舍竹林环抱。1985年被列为成都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扬雄墓附近,还有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陋室铭》中盛赞的“西蜀子云亭”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