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清朝历史

御膳房是什么意思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御膳房位于紫禁城东路、南三所西侧,是清朝掌管宫内备办饮食以及典礼筵宴所用酒席等事务的机构,隶属内务府。

历史

清朝,在内务府下设专门机构,管理皇帝、后妃及宫中其他皇室成员等人员的饮食及典礼筵宴等事宜。顺治初年,分别称为“茶房”、“膳房”。乾隆十三年(1748年),茶房、膳房合并为“御茶膳房”,其长官为管理事务大臣,由皇帝在王、大臣中特简。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在御茶膳房下设档案房,管理御茶膳房的题奏本章、文书档案事宜,其中的文书档案包括“膳底档”等。

御茶膳房的下属机构有膳房、茶房、肉房、干肉房,其中膳房、茶房各设有银器库。御茶膳房设总理事务大臣,无定员,下属人员有尚膳正、尚膳副、尚茶正、尚茶副、尚膳、尚茶、主事、笔帖式等。

清雍正二年六月谕膳房:“凡粥饭及肴馔等类,食毕有余者,切不可抛弃沟渠。或与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则哺猫犬。再不可用,则晒干以饲禽鸟。”

建筑构造

御茶膳房设在南三所西侧。《内务府册》载,“茶膳房在中和殿东围房内。乾隆十三年,以箭亭东外库改为御茶膳房,门东向,门内迤北,东西黄琉璃瓦房八楹,西南黄琉璃瓦房十有二楹,又南北瓦房九楹。”

御茶膳房下属各机构的地址为:

膳房:紫禁城内的膳房众多。景运门外的膳房,称“外膳房”,又称“御茶膳房”。另一座膳房是专为皇帝服务的膳房,位于养心殿正南,称“养心殿御膳房”,又称“大内御膳房”,为一独立院落,院内有一座东西走向的排房,其南侧为南库。此外,在圆明园、颐和园等等御园内,也设有膳房,称“园庭膳房”;在热河、泺河、张三营等行宫设膳房,称“行在御膳房”。紫禁城内还设有膳房库,其位置在熙和门西南,《国朝宫史·卷十一·宫殿一·外朝》载,熙和门“西南隅旧为国史馆,今为膳房库。”

茶房:御茶房位于乾清门内东庑。

干肉房:干肉库设在西华门内的御书处以东。

内膳房

在分布于皇城紫禁城内大大小小的宫院里,都有各自的膳房。仅后妃们差不多就有八个等级,她们的常例饭费,从五十两到十来两不等,份例越低,膳房越小,菜点越少,所用餐具也从金、银到锡、瓷不同。

在众多的膳房中,最大的是为皇帝服务的“御膳房”。

故宫内的御膳房有两处:一处是在景运门外(珍宝馆南面),叫“外御膳房”,又叫“御菜膳房”。“御菜膳房”不但制作大宴群臣的“满汉全席”,而且有时还为值班大臣备膳。另一处在“养心殿”侧,叫“内御膳房”,又称“养心殿御膳房”,无数珍馐异馔都出于这里。

御膳房设有荤局、素局、挂炉局、点心局、饭局等五局。荤局主管鱼、肉、海味菜;素局主管青菜、干菜、植物油料等,挂炉局主管烧、烤菜点;点心局主管包子、饺子、烧饼、饼类,以及宫中独特糕点等;饭局则主管粥、饭。

园庭膳房

在“圆明园”、“颐和园”等御园内,设有御膳房,称“园庭膳房”;在热河、滦河、张三营等行宫的御膳房,称“行在御膳房”。皇帝每次出行时,都带有一个御膳班子,以供其吃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