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事件

堕三都是什么事件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6

堕三都,是指春秋时期鲁国孔子执政期间,堕毁三桓(鲁国公族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私邑的历史事件。按照周礼,天子、诸侯、大夫筑城的高度、广度都有定制。春秋中期以后,鲁国政权不断下移,被称作“三桓”的叔孙氏、季孙氏、孟孙氏三族之家臣势力渐强,经常以下犯上,侵凌“三桓”,甚至越过“三桓”而干预国政,或以其控制之邑为据点发动叛乱。

而当时“三桓”已控制不了他们的私邑,为他们的家臣邑宰所盘据。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鲁国的大司寇兼摄相事,为了加强君权,为防止家臣据“三桓”之私邑反叛,这年夏天,建议鲁定公拆毁“三桓”私邑郈、费、郕。

起初,季孙斯和叔孙州仇、仲孙何忌想要抑制家臣势力,也支持堕三都。叔孙氏先堕毁郈邑。费邑宰公山不狃(也作弗扰、不扰)起兵反鲁,率军攻入鲁国国都曲阜,鲁定公和季孙斯(季桓子)、仲孙何忌(孟懿子)和叔孙州仇(叔孙武叔)躲在季氏之宫,武子之台。孔子派申句须、乐颀率军击败弗扰,弗扰逃到齐国。

后来齐国军队守在了鲁国边境,坐等鲁定公带军队去推掉最后一位国相的城墙,齐国就会攻进首都来。而郕邑宰公敛处父反对堕毁郕邑,使三桓开始反对堕三都。堕三都行动就此半途而废,同时也暴露出孔子和三桓成为了敌人,孔子不得不中断仕途和救国理想,与弟子们踏上了周游列国的道路。

过程

郈邑

叔孙氏的家臣侯犯仗着身高力大,武术超群而野心勃勃,挟持叔孙氏,控制“三桓”,控制郈邑,总揽鲁国大权。全不把叔孙氏放在心中。叔孙氏也视侯犯为眼中钉,肉中刺,一心欲翦除之,无奈力不从心,只好忍气吞声,如今有了这个机会,叔孙氏当然支持。

郈邑委吏驷赤,是叔孙氏的心腹,但颇得侯犯信赖。堕郈邑部队兵临城下侯犯欲块一死战。驷赤劝他按兵不动,待齐国援兵来到杀出城去。侯犯接受了驷赤的意见,暂不出战。

驷赤闻听齐国大司马穰苴果真率兵来后,大吃一惊。他深知穰苴与侯犯内外夹攻,叔孙氏必然一败涂地。于是驷赤派心腹在城内散布流言:侯犯将郈邑降送齐国,数日内全邑居民劫往齐国,有不从者,诛其九族。城中居民人人自危,向驷赤求救。驷赤要求全城居民听冲进署衙,劫了兵器。守城兵卒哗变,倒戈杀来署衙。

侯犯闻听兵变民反,忙派人请驷赤来想对策。驷赤劝他即刻收拾细软出城。驷赤护送侯犯及眷属出城。于是郈城顺利地拆除了三尺高度,以符合周礼所规定的限度。叔孙氏委驷赤为郈邑宰。

费邑

盘据在费邑的公山不狃,是季氏的心腹之患,他早已不把鲁定公和季孙氏放在眼里,季孙氏早有翦除公山不狃之意,无奈费邑兵强城高,他实在是无能为力。季孙氏将毁费邑时,费邑宰公山不狃与叔孙辄率费人叛乱,攻入鲁国都城曲阜(今山东曲阜东),鲁定公出逃,孔子请鲁定公与季孙、叔孙、孟孙,进入到季氏的家里,登上季孙武子之台;费人攻击它,达到台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统领士众下讨伐他们,费人兵败,鲁军乘胜追击,再败其于姑蔑(今山东泗水东)。公山不狃、叔孙辄逃往齐国,仲孙何忌率师摧毁了费城城垣。

郕邑

三桓之中,叔孙氏与季孙氏为削弱家臣势力,支持孔子这一主张,但此行动受到孟孙氏家臣公敛处父的抵制,在拆毁孟孙氏的郕城时,孟孙氏欲毁郕邑,郕邑宰公敛外父以郕邑系边防重镇、宗室屏障为由极力劝阻,不愿隳毁。孟孙氏听从其议,孟孙氏暗中支持公敛处父,遂不毁郕邑。同年十二月,鲁定公亲自率师包围郕城,也没有攻下。“堕三都”被迫半途而废。

评价

孔子以抑制家臣为名,行强公室,抑三卿之实。这样以来,家臣势力固然被打击,但势必又削弱了三家做为卿大夫的自身势力,因“投鼠”不能“忌器”,这种有利于巩固国君地位的“一石二鸟”之策,总因三家,即“三桓”的半心半意而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