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事件

扳指是什么朝代出现的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扳指是一种护手的工具,带于勾弦的手指,用以扣住弓弦。同时,在放箭时,也可以防止急速回抽的弓弦擦伤手指。拉弓时佩带扳指,藉以保护手指并可减少手指运动量。射箭作为冷兵器时代重要的个人军事技能受到极大重视。古人亦称为“机”,意义类似于“扳机”,表示扳指的作用相当于扳机。

几千年来,扳指的形制,出现过很多种样式。最为主要的,是汉族的坡形扳指和满族桶形扳指。

据考证,桶形扳指主要出土于14世纪以后,目前发现出土最早的桶型扳指为战国时期,现存于晋城博物馆。

用法详解

下图所示的拉弦法,是中国古代的较为主流的一种勾弦放箭方法。根据宋代中国官方分类,则叫“汉法”。现代人可以称为“中国式拉弓法”。这种勾弦法主要流行于普遍使用复合弓的东方世界。按照这一方法,拉弦主要使用拇指,因而只需要在拇指上佩戴扳指。

这种方式也叫做“拇指勾弦法”。

此外,还有一种比较主流的勾弦放箭方式,即欧洲人所说的“地中海式方式(Mediterranean release)”,宋代亦称为“胡法”,主要流行于西方使用单体弓的区域。其特点是: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相并勾弦,箭在弓左(以左手持弓为准),现代射箭运动由欧洲开始,因而也采用此种方式。这种方法也叫做“三指勾弦法”。

不同的张弦方式,主要根源于弓的不同特性。欧洲长期使用单体弓(一直使用到被火枪淘汰),体长而弹性差,因此必须使用较长的弓体才可以获得较好的威力;而中国的传统复合弓(现代复合弓与中国古代复合弓的形制差别巨大,不过他们确实都是复合的……)正好相反,弓体较短,但弓的弹性好。于是,使用中国弓时,当拉满弓时,手指拉弓处与弓弦形成锐角,不能使用太多手指。

中国复合弓的制造与使用,在世界兵器史上有着出类拔箤弓弩贡献,工艺先进且复杂,制作精良美观。中国和蒙古在骑射方面比西方要先进得多,复合弓短小、弹力大,骑兵也可以使用。而以英国长弓为代表的单体弓由于弓体太大(在威力相近的情况下,单体弓长度可达两米,而复合弓的长度可以限制在一米左右),只适合步兵使用,所以西方中世纪的骑兵多采用重甲冲撞的战斗方式,而在骑射方面鲜有发展。

争议

关于扳指到底如何使用,也存在另一种争议——有一部分人认为,它是用来保护掌握弓箭那一只手的拇指(托箭的拇指,而非拉弦的拇指)。如果右手控弦,左手持弓,扳指应该是戴在左手拇指,用扳指来托住箭杆。有人提出:“因为亲身体验可知,箭飞出时,快如子弹,虽是柔软箭翎、光滑箭杆,也极易擦伤皮肉!”

但是,在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中,世界各国所发现的射箭护具,主要都是用来保护拉弦手的(其他有用来保护手臂不被弓弦打伤的,或者其他作用)。如果箭枝会伤害到托箭的手指,不可能古今中外几千年都无人注意。在实战中也可以发现,箭枝从来不会擦伤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