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事件

1901年3月17日:崔步青出生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崔步青(1901—1969),著名养马学家。我国现代马政建设和马匹育种改良事业的奠基人。擅长相马和育种。他率先从国外引进良种马在我国开展纯种繁殖和杂交改良工作,后来转入高等教育工作,对我国现代马政建设、马的育种改良和畜牧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基本情况

崔步青,又名亦平,河北省滦县西区大齐庄人。生于1901年3月17日。他的祖父为人正直,见义勇为。少年时期受祖父和兄长崔步瀛(兽医专家)的影响,立志走科学救国道路,考入北洋政府军政部陆军兽医学校,1922年毕业于本科。毕业后留校任助理员(相当现在的助教)。1927年12月应聘去东北讲武堂任养马学教官。

当时张学良正拟选拔培养骨干人才,兴办牧马场。1928年9月崔通过考选被派赴日本留学,就读于日本东京陆军兽医学校。原拟攻读生物药品制造,但他认为兴国强军,马政建设甚为重要,而攻读养马学研究生。除研究日本马政外,对日本军队兽医勤务建设进行了考察,曾获得《战时军阵兽医勤务》一书,携带回国供我部队参考,对我国抗日时期军阵兽医勤务甚有裨益。

马政建设

崔步青在日本留学期间,除在学校学习外,还经常专程去日本著名马场、农牧场和畜牧研究所实习和考察。当时中国在日本专门研究马政者仅他一人,他以振兴华夏养马事业为己任。回国前夕,特向东北军统帅部上书《举办近代养马场的意见》,阐述科学养马强兵的重要意义。1930年末返回祖国,被派往东北洮安军牧场,从此开始了他的养马事业。

崔步青从一开始即着眼于全中国马政事业的发展,而不局限于一场一地。由抗战初起至抗日胜利,不但保存了这批良种阿拉伯马,还将所繁殖的良种马调拨一部分给其他马场,并以阿蒙一代或阿澳半血种马与当地西南马杂交,对民用西南马进行了改良。于安顺、兴义、贵定等县建立了我国首批民马配种所10处,实行免费配种,深受农民群众欢迎,开创了我国军马民用的先河。

此外,还利用本场的技术优势,举办养马技术培训班,为地方和其他军牧场培养了一批养马科技人才。与此同时,该场还是陆军兽医学校的教学和生产实习基地。他亲自为学生讲授马政建设、相马、马匹育种改良和他的学术观点与经验。另外,还协助全国各大牧场的筹建工作,陆续抽调技术骨干和种马支援建立其他新场。如云南嵩明种马牧场、甘肃岷县种马牧场等的建立,都有他的辛勤劳动。此后,黔、滇、青、康共建有生产机构8个、配种机构26个,马数扩至2万。从此,中国马政建设从无到有,具有了一定规模。

抗战胜利后,我国科技名流云集重庆,共商国是,他亦奉召入渝,拟订马政建设大计。当时美国顾问建议中国撤消马政机构,走美国发展机械化的道路。他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当时国力单薄、加上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山地、高原、平川、溪流等等诸多因素,部队和民间均难以立即实行机械化。撤消马政机构,于军于民均为不利。为此,他特向国防部建议,马政建设不但不能削弱,而且还要迅速加强,坚请赴美考察马政,以洞察其究竟。国防部让他组成3人小组,于1946年赴美考察养马业与兽医教育。

他在美国走访了各大州的牧场和农(牧)业大学,考察研究为时一年有余,发现美国国情与我不同。美国由于机械化代替了马骡,造成马匹生产过剩,故反对我国兴办马政事业,以便向我倾销其过剩马匹。因而更使他增强了坚持发展马政建设的信心。考察中他还在美国选购了摩根马29匹、夸特速步马16匹、英纯血种幼驹3匹,以充实我国良马的基因库。这是他对我国马政建设的又一贡献。

在美考察期间,为促进我国现代养马业的发展,吸取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交流民间养马科技,他曾参加“美国马骡协会”、“美国军马补充协会”、“美国阿拉伯种马俱乐部”、“美国摩根种马俱乐部”等民间学术团体,并应邀作学术演讲,受到与会者的欢迎。这是我国养马科技工作者与国外同行学者专家和学术团体直接联系交流的开端。

回国后,他除了向国防部联勤总部上报《赴美考察养马业报告》,重申中国兴办马政事业理由外,还撰写了《美国的养马业与马政建设》调查研究报告。受到国防部的重视,使我国的马政建议机构和人员得以保留和充实。

他在国民政府工作,创办马场,领导马政建设并多次出国考察,选购种马,在当时这是一项肥缺。可是他为官清廉,一身正气,直到解放仍是两袖清风,身无长物。正因如此,才使他在筹办句容种马牧场期间,顶住排挤、诬陷的风刀霜剑,站稳了脚根,为中国马政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