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事件

2100年的冬天仅有31天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6

从1975年,华莱士·史密斯·布勒克提出全球变暖至今,已经有大量的人类与国家受到了影响。全球各地的野火燃之不尽,大量动物岌岌可危,两极的冰川与动物尤为明显。

2021年2月,《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中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于全球变暖的缘故,夏天一直在延长,冬天一直在缩短。

研究人员对比1952年至2011年气温数据发现,夏季由原本的78天增至95天,冬季则由原本的76天缩减至73天,春季由原本的124天缩减至115天,秋季由原本的87天缩减至82天。研究人员基于全球变暖的模型预测,如果变暖趋势得不到缓解,2100年冬天将仅剩31天,夏天将持续180天,春秋两季也会继续缩短。

这一切只是保守估计,因为气候系统盘根错节,非常复杂,全球变暖并非平稳增长,而是一个不断循环叠加,愈演愈烈的过程。地球上还存在大量定时炸弹,例如全球平均温度再提升2度,东西伯利亚北极大陆架(ESAS)下的14000亿吨可燃冰就会被点燃,它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当于人类12000年的碳排放总量。这个地狱之门一旦被打开,地球将没有冬天。有些小伙伴可能想不通,一年四季不是随日期而变嘛?

地球为什么会有四季?

的确,一年有四季为春夏秋冬,冬冷夏热,每季为三月,约为90天,这点5岁小孩都知道。那么你知道四季这么划分的原理吗?这种分法源于地球的公转与自转。

45亿年前,地球没有这么大,在原地球轨道附近还有一颗与火星大小相仿的原行星,它与地球发生了撞击,导致地球自转发生了偏斜,使原本近乎于平行的地球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出现了夹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上来回移动,因此地球各处受热情况也跟随着直射点不断变化,这才有了春夏秋冬。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为逆时针。按照上图,从春分开始,直射点在赤道之上,向北移动至北回归线移动达到夏至(北半球最热);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到达赤道,转凉至秋分;直射点从赤道向南移动至南回归线上,天气最冷为冬至。

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地球温带地区四季分明,就像1952年气候受温室效应波及较小,四季较为平均。直到后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就像给地球披上了一件貂皮大衣。

温室效应

地球的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但是气温的变化却是来自于地表。光是电磁波的一部分,不同的光有不同的能量与波长。太阳表面达到6000度,它所释放的主要是能量较强的短波辐射。

太阳光中除了我们可以看到的可见光波段,还有部分紫外线,少量的红外线。我们能看见青山绿水,却看不见空气。空气无法反射与吸收可见光(短波辐射),而物质却可以,并且还可以将短波辐射转换为长波辐射(红外),例如东西被太阳晒久了暖烘烘。空气虽然不能吸收短波,但其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却能吸收长波辐射。

当阳光被地球表面物质所吸收,再以热量的形式传递给空气,温室气体就会像保暖衣服一样,吸收热量导致气温升高。虽然地球依旧照原来那般公转与自转,但随着地球的温室气体增多,外衣就从薄外套,升级到了棉外套,羽绒服,貂皮大衣。当直射点远离北半球,从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时,北半球原本应该是冬季,但由于地球穿着貂皮大衣,导致大衣内部的热量难以溢出,所以感觉不到寒冷。这就是冬季变短,夏季变长的原因,与日期无关。

影响

或许有些小伙伴会想,夏天多难道不好吗?生物与环境都四季变化息息相关,虽然人类可以增减衣服,利用温度调节设备达到室内恒温状态,但是动物与环境却没有这个能力,而人类也是生态中的一环。

日本环境省曾经制作过一份2100年的天气预报视频,视频预测日本夏天全国平均气温将高于40度,冬天也会达到30度,医院大量中暑患者排成长队。夏天农作物因为高温受损,粮食大量减产,同时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更加频繁。

随着夏天延长,蚊虫传播疾病会愈发频繁。鸟类迁徙模式将改变,这会影响到植物的授粉与播种。当植物的生长无法与动物进行同步变化,将影响到整个食物链,出现大量动物进入人类的领地,甚至饿死灭绝等现象。例如:野生大熊猫极为挑食,一天要吃20公斤特定的几种竹子,当气温升高,夏季延长,竹子会出现大面积枯死,结果可想而知。

山河湖海中,水温也会提升,大量水生物种也会面临威胁。当全球平均温度提升2度,深海中的可燃冰被点燃,全球冰川与山巅冰霜将完全融化,海平面会上升66米,大量沿海城市被淹没。如果全球变暖趋势得不到控制,这一切将在2100年发生。